谈谈写字教学汉字是传承上下五千年文明的载体,写好汉字是每个中国人的义务。写字教学是加强学生情感、意志等良好心理品质培养及身体机能训练的有效手段,对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具有重要作用。纵观古今中外教育,写字教学都占有重要地位。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学校、学生普遍淡忘了写字教育的重要作用,家长以为电脑打字足以代替手写,学生认为只要成绩好,字写得好坏无所谓,学校写字教育也存在许多不良现象,主要表现如下:1、新世纪伊始,全国上下减负呼声一浪高过一浪,很多学校趁机将写字课赶出了课堂,有的学校甚至写字课从来就没有排入过课表!2、有的学校迫于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检查,虽然将写字课排入了课表,但写字课却成了其它主课的"殖民地",写字课形同虚设、名存实亡!3、由于大多数学校都没有写字专职教师,写字课基本上由语文老师兼任,大部分都未走上正轨,写字课成了抄字课,完全变成了巩固生字词的手段。更有甚者,写字居然成为教师变相体罚学生的工具!一、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早在我国唐代,著名的书法家、书法理论家孙过庭在其所著的《书谱》中就已提出"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的观点,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力和正确的观察方法对于写字教学多么重要。因而,在写字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和良好的观察习惯,让学生学会观察、善于观察,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正确的观察方法应该按从整体到局部、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在写字教学中,具体表现为"整体字形――结构比例――偏旁部首――笔画特征"的顺序。例如"孟"字:①、看整体字形:""形;②、分析结构比例:上下结构,上高下矮、上窄下宽;③、观察偏旁部首:"子"字头,横钩至中部收笔,弧弯钩的起笔和基点都在竖中线上,"皿"字底左右两竖合抱向内,四竖等距;④、最后看笔画:横画的长短对比,竖画的粗细斜正对比,笔画的呼应等。通过这样长期反复的训练,让学生逐步学会正确的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提高观察能力。中国汉字字型优美、稳定,笔画轻重缓急、抑扬顿挫;结构疏密得当、错落有致,严谨而又富于变化,其每一笔,每一画都深具美感,可以说,汉字就是美的化身。鲁迅先生也曾这么自豪地说:"我国文字有三美,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它不是诗却有诗的韵味,不是画却有画的美感,不是舞却有舞的节奏,不是歌却有歌的旋律。"为此,我们教学者应重视发掘汉字本身美的因素,通过贴名家字画、举办书展等活动创设优美的育人环境,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引导学生欣赏精美的范作与范字,培养学生对汉字意美、音美、形美的审美情趣,提高审美感受能力。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实践出真知,练习自古以来就是习字的重要环节,是掌握书写技能的主要途径。如果写字教学中没有书写练习,那简直是纸上谈兵。据说大书法家怀素为了练好《千字文》,竟足足练了八百本!实践证明,练习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重要手段,只有通过反复练习,才能让学生熟练地把握书写动作,掌握汉字的结构规律,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你看古今中外哪个发明家研究成果不是经过几十上百次反复尝试才获成功的呢?所以,学生的练习也要经过多次否定自我,在多次的"错误尝试"和机械的重复中领悟,也只有经过多次练习才会熟能生巧,获得进步,才能把字写得端正、匀称和美观。1、常用的几种练习方法古今练字常用的方法有"临"、"摹"、"书空"、"描红"等多种方法,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况有选择、有步骤的进行,要避免机械性的抄帖,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思维。要让学生明白练字不在数量的多少,而在于正确的临写,否则,学生的练习会变成一种工匠式的惯性活动,导致练习成为一项艰巨的任务,使学生失去兴趣与信心。2、教师要多鼓励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认为:"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与鼓励。"的确,教师在这一环节的角色应作一只出色的"打气筒"。少年儿童的审美能力非常薄弱,他们对汉字美的认识非常原始和朦胧,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对汉字美的"原始认识",对于孩子们在写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