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刈麦》白居易活动目标:学习目标:1、能够熟练背诵课文,准确默写课文。2、能正确疏通文意,掌握重点实词的含义。3.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代诗作最多的一个。其中的《长恨歌》《琵琶行》两首长诗是他留给后人的无价之宝。讽谕诗最有名,语言通俗易懂,“老妪能解”。反映了中唐社会生活各方面的重大问题,着重描写了现实的黑暗和人民的痛苦。《观刈麦》是作者早期的一首著名讽谕诗。白居易是继杜甫之后的又一现实主义诗人。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其诗语言通俗,人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和元稹zhěn并称“元白”,和刘禹锡并称“刘白”。有《白氏长庆集》传世。背景介绍《观刈麦》是白居易任周至县(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县尉时写的.县尉官职不高,需要到民间查访.在查访中,作者亲眼看到了农民的辛勤劳动和悲惨生活,大有感触,从而写出了这首反映当时农村实际的好诗篇。检查预习:1、注音或写汉字。dān()食xingǎ()田灼()热荷()担三百石()岁晏()2、解释划线的字或词。(1)陇黄()(2)秉遗穗()(3)饷田()(4)丁壮()(5)输税()(6)岁晏()观刈麦观刈麦白居易A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B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C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D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E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F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G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H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J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K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L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M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N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观刈麦》译文A农家很少有空闲的月份,五月到来人们更加繁忙。B夜里刮起了南风,覆盖田垄的小麦已成熟发黄。C妇女们担着竹篮盛的饭食,儿童手提壶装的饮料,D相互跟随着到田间送饭,收割小麦的男子都在南冈。E他们双脚受地面的热气熏蒸,脊背受炎热的阳光的烘烤。F精疲力竭仿佛不知道天气炎热,只是珍惜夏日天长。G又见一位贫苦妇女,抱着孩子站在割麦者身旁,H右手握着拾取的麦穗,左臂上悬挂着一个破筐。J听他们相互诉说,听到的人都为她感到悲伤。K因为缴纳租税,家里的田地都已卖光,只好拾些麦穗填充饥肠。L现在我有什么功劳德行,却不用从事农耕蚕桑。M一年领取薪俸三百石米,到了年底还有余粮。N想到这些内心感到惭愧,整天也不能淡忘。1、诗歌主要描绘了哪两幅画面?2、每个画面里主要有哪些人物?3、他(她)们都做了什么?说了什么?诵读诗歌,整体感知。解读诗歌,感悟诗情。解读诗歌,感悟诗情。((有的可用原文回有的可用原文回答答))11、作者怎样描绘割麦人劳动的情景?、作者怎样描绘割麦人劳动的情景?22、那位贫妇为什么去拾麦?、那位贫妇为什么去拾麦?33、用一个字概括当时百姓的生活,想想是什么、用一个字概括当时百姓的生活,想想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造成这种结果的?44、诗人面对此情此景产生了怎样的心理?、诗人面对此情此景产生了怎样的心理?(先用原文回答,再用一个字概括。)(先用原文回答,再用一个字概括。)55、诗中有的地方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试找出来,、诗中有的地方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试找出来,说说它的表达的效果。说说它的表达的效果。品读诗歌,赏析诗句示例: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脚下暑气熏蒸,背上烈日烘烤,已经累得筋疲力尽还不觉得炎热,却宁愿天再长一些,自己再累一些,只要能多割一点麦子。作者用农民这种矛盾的违背常情的行为体现出了当时农民生活的艰难。概括本文主题:《观刈麦》这首诗描写了农民冒着酷暑辛勤_____的情景,借一位农妇之口,诉说了当时剥削的沉重和农民生活的______,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_______。1.《观刈麦》的作是,字,号______。2.“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哪两个字突出了麦收时天气的酷热?_______蒸、灼白居易乐天香山居士当堂训练:(用原文回答)3.“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悲”从何来?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4.哪些诗句描写了农民的反常心理?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5.白居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