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年级2016~2017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考试说明:1.考试时间为90分钟,满分100分,选择题涂卡。2.考试完毕只交答题卡。第Ⅰ卷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5分,共40道题,满分60分)1.下表是中国古代农业科技成就(部分)时期内容备注春秋战国牛耕、铁农具提高耕作效率都江堰、郑国渠有利于灌溉和抗灾测知二十四节气有利于农事安排秦汉耧车提高播种效率选种、育秧提高产量的重要途径表中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A.注重创新农业生产工具B.注重农时改进耕作技术C.精耕细作模式形成并发展D.注重农业经验总结及推广2.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是为了实现“均贫”“均平”的社会秩序。这主要是因为重农抑商()A.实践了儒家的“仁政”主张B.有利于维护小农经济的稳定C.彰显了传统的“民本”思想D.抑制了工商业者私欲的膨胀3.中国古代商业发展中有如以下表述,如商周的“工商食官”、春秋战国自由商人的崛起、宋元坊市界限和营业时间限制的打破、纸币的产生、明清地域性商人群体的出现等。说明古代中国商业()A.发展具多样性B.具有阶段特征C.发展不具有持续性D.具有自由发展特征4.江南农业经济在东晋南朝、唐后期五代及南宋三个时期得到很大发展.其共同的原因是()A.推广普及铁制农具提高生产效率B.官府组织民众屯田扩大耕地面积C.政府改革税制调动农民的积极性D.黄河流域人口因动乱大规模南迁5.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说,当时(宋代)中国的商品交换的价值,合计相当于1500万至1800万盎司黄金,折合成现在的价值,约合60亿至70亿美元。这种现象导致()A.坊市制度被打破成为必然B.宋代政府重视对外贸易C.纸币产生成为必然D.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6.下图为明清时期各地集市变化统计表。表中数据变化反映的实质是()A.南方集市数量多于北方B.经济重心实现完全南移C.农产品大规模流入市场D.南方商品经济发展较快7.据统计,在1872年到1913年之间,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创办人中,地主占26.9%,商人占18.3%,买办占24.8%,而且投资于近代实业的地主大多有某种官僚身份。据材料可判断()A.晚清地主大多热心投资实业B.资产阶级进行革命有两面性C.政府积极鼓励近代实业发展D.近代民族实业发展后天畸形8.张謇在“设厂自救”的浪潮中创办了大生纱厂,他通过刘坤一(时任两江总督)将湖北官纱局存沪未用的纱机以20400锭领回,作价25万两,作为官股,“按年取息”;当时工人工资较低,正、杂各税也较轻,企业经营顺利,利润优厚。这表明()A.大生纱厂是一个官督商办的企业B.民族工业发展的阻力基本消失C.民族工业得到政府一定程度的扶助D.股份制在民营企业中普遍存在9.从1936年开始,南京国民政府开展轰轰烈烈的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发展生产,促进就业,改革币制,集中力量建设重工业,将规模较大的钢铁、机器、电工器材等厂大都设在湖南,其余金属矿煤矿、电厂多选择川、陕等内地省份。这反映当时的南京国民政府()A.发展经济以改善民生B.改变中国重工业落后的状况C.力图巩固国防D.促进中国经济均衡发展10.1902年《大公报》刊登了中国第一则征婚广告,引起社会强烈反响,赞扬者称其为“世界最文明之求婚广告”;批评者认为“观其口气,大有以中国伟人自居之意,实际上只不过是一个口谈维新的庸人罢了。……当今之世,不仅男择女,女也有择男的权利”。这表明当时中国()A.男女的婚恋观不同B.婚恋传统受到西学冲击C.男女地位基本平等D.自由恋爱得到普遍认同11.右图是京师同文馆内学习外语的师生。图中教师是洋人,西装革履;学生拖着辫子,学的是英语。这表明()A.外国列强开始操纵中国的教育B.中国社会的习俗渐趋文明开化C.近代教育呈现新旧杂陈的特点D.洋务教育专注于培养翻译人才12.下表为《部分科技发明在沪渝两地应用年份的比较表》。该表主要反映了近代中国()技术门类上海重庆铁路1876年1934年电报1871年1886年电灯1882年1906年A.西方列强大量输出资本B.西方先进技术的迅速应用C.社会生活变迁的不平衡D.近代工业集中于沿海地区13.1895~1911年中国创办报刊1520余种,其中政论性报刊约占88%,就连素为商业性报纸的《申报》也要经常发表与政治相关的文章。这折射了当时中国()A.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