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讲体验性题型例析(下)②体验性题型例析题型1:静电的利用和防止[题样1]某同学做静电感应实验,有下列步骤及结论:①把不带电的绝缘导体球甲移近带负电的绝缘导体球乙,但甲、乙两球不接触;②用手触模甲球;③手指移开;④移开乙球;⑤甲球带正电;⑥甲球不带电。下列操作过程和所得结论正确的有()A.①→②→③→④→⑥B.①→②→④→③→⑥C.①→②→③→④→⑤D.①→②→④→③→⑤解析:本题的关键是由步骤③、④的不同次序而决定了甲球的带电性质,因而有两种可能:先移开手指,后移开乙球,由于静虬感应,最终甲球带正电,选项C正确;当先移走乙球,对甲球而言处于无场区,也就无静电感应现象发生了,因而此时甲不带电,选项B正确。选择BC。点评:这是一道体验性很强的试题,增强了静电感应的认识,特别是对不同的实验步骤会造成什么结果进行探究,从而认识到本题的价值。[题样2]计算机已进入千家万户,你知道健盘上的每一个键为什么能给计算机传递不同的信号吗?其实,每一个键下面连一小块金属片,与该金属片隔有一定空气间隙的是另一块小的固定金属片,这组金属片组成一个可变电容器,如图所示。该电容器的电容C可用公式C=ε计算,式中常量ε=9×10-12F/m,S表示两金属片的正对面积,d表示两金属片间的距离。当键被按下时,此小电容器的电容发生变化,与之相连的电子线路就能检测出是哪个键被按下了,从而给出相应的信号。设每个金属片的正对面积为50mm2,键未按下时两金属片间的距离为0.6mm,如果电容变化0.25pF时,电子线路恰能检测出按键信号,则键至少需要被按下多大距离?解析:由电容的公式C=ε,得:C1=ε,C2=ε,电容变化△C=C2-C1=ε-ε,将已知数据代入上式可解得d2=0.45mm,故至少应按下距离△d=0.15mm。点评:本题是利用静电原理的试题,通过对电容公式的应用认识了计算机键盘中每一个键的功能,具有现实意义。[题样3]为防止静电危害,以下措施正确的是()A.在磨粉机轮上装搭地线B.在地毯中夹杂不锈钢纤维C.保持电视机屏幕干燥D.买衣服时多选择棉料或毛料解析:在磨粉机轮上装搭地线可把磨粉机与米料摩擦而产生的静电导走,A对;不锈钢纤维会带走由于地毯的摩擦而产生的静电,B对;保持电视机屏幕干燥,不利于静电的释放而导致吸附灰尘,C错;买衣服时多选择棉料或毛料避免摩擦起电造成对皮肤的危害,D对。点评:通过本题的探究,使学生明确生活中如何防止静电带来的危害。1A2、关注家用电路和家用电器恒定电流的知识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息息相关,各种家用电器的使用离不开电路的安装与检测;各种新产品的传感器及其自动控制设备与电路知识密不可分;家用电路的应用与创新设计,也必须以恒定电流电路的知识为基础。因此,以电流为知识载体的实际问题,应用十分广泛。[题样4]一块手机电池的背面印有如图所示的一些符号,另外在手机使用说明书上还写有“通话时间3h,待机时间100h”,则该手机通话和待机时消耗的功率分别约为()A.1.8W,5.4×10–2WB.0.6W,1.8×10–2WC.3.6W,0.108WD.6.48×103W,1.94×102W解析:该手机电池输出电功W=UIt=3.6×500×10–3Wh=1.8Wh而通话时间可达t1=3h,待机时间可达t2=100h故手机通话的功率P1=W/t1=0.6W,待机时消耗的功率P2=W/t2=1.8×10–2W正确选项为B。点评:通过本题的探究,使学生明确手机在通话与不通话是电池消耗的功率。[题样5]灯泡中灯丝断了,将灯丝搭接起来再用,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比原来更亮B.比原来更暗C.搭接起来的地方容易烧断,其他地方不易断D.搭接起来的地方不易烧断,其他地方容易断解析:重新搭接后长度变短,电阻变小,由P=知P变大,故A正确;搭接处,电流流经的横截面积变小,电阻大,由P=I2R知,P变大,此处更易烧断,C选项正确。[题样6]铭牌标有“220V、10W”和“220V、200W”的二盏电灯泡,串联在220V的电路中,仔细观察看到其中一只亮,另一只不亮。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不亮的灯泡可能灯丝断了B.不亮的灯泡是铭牌标有“220V、10W”的灯泡C.两灯相比,不亮的灯泡其电流太小D.两灯相比,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