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第三课宋明理学一、选择题(共20题,每题2分)1.中国传统文化提倡“忠、孝、节、义”。中国古代文化现象中有一奇特现象——魏王曹操在传说和文学作品中逐渐变成丑角,而关羽在民间逐渐由人而变成神和圣,这种历史演变反映出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物评价的影响。影响人们评价曹、关二人的因素分别是A.忠、孝B.孝、义C.节、义D.忠、义2.“眼珠子,鼻孔子,朱子高于孔子;眉先生,胡后生,后生长于先生。”这是中国对联艺术中非常典型的双关联。对“朱子高于孔子”喻意的最佳解释是A.朱熹建立了系统的心学理论B.朱熹继承并发展了儒家学说C.朱熹的贡献比孔子大D.朱熹的理学比孔子学说更科学3.文天祥抗元被俘,但他在异族强权面前,正气浩然,风骨铮铮,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唱。他的这种气节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思想主流是A.黄老之学B.佛学C.程朱理学D.陆王心学4.从成语典故、日常生活用语“醍醐灌顶、修身养性、三纲五常”中能看出对中国传统文化有影响的是A.佛教、道教、墨家B.道教、墨家、儒家C.佛教、儒家、墨家D.佛教、道教、儒家5.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南宋时期,理学的集大成者是A.张载B.二程C.朱熹D.陆九渊6.哈佛大学教授杜维明教授在《儒学创新的契机》一书中指出:东亚的发展“虽然深受西欧和美国的影响,但却不只是西方发展模式的翻版,(东亚各国)都和传统有血肉相连的关系。……(在东亚发展过程中)儒家可发挥积极的作用”。材料表明A.儒家学说始终对东亚文明起决定作用B.儒家学说难以与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融合C.西方发展模式必须以儒家思想为基础D.东亚发展既吸取西方文明,又继承儒家文明7.关于春秋至宋明时期儒家思想的评述,不正确的是A.自孔孟以来,其内容和地位未发生大的变化B.其压制人民反抗,维护统治的作用不断增强C.后代儒学的发展是以继承前代为前提的D.是对中国政治伦理道德等影响最大的中国传统文化8.朱熹提出“存天理,去人欲”,其中“天理”应指A.天体运行法则B.社会发展规律C.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D.法家理论思想9.王守仁主张通过内心反省,克服私欲,以“致良知”,其根本意图是A.克服程朱理学的弊端B.挽救封建统治危机C.克服“私欲”,回复内心无善无恶的本来面目D.修身养性,崇尚道德10.某校高一学生在编演“宋明理学”历史短剧时,为陆九渊设计的台词应该是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B.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C.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D.经世致用,工商皆本11.朱熹说:“……天得之(理)而为天,地得之(理)而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他主要是A.从统治者的角度阐述封建伦理道德B.阐述了自然界的法则C.阐述了君主专制的道理D.为了规范人与人之间的人际关系12.下列对朱熹新儒学的表述,错误的是A.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B.发展了客观唯心主义的体系,提出理是万物的本原C.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维护封建统治D.主张“心外无物”13.下面是朱熹为湖南岳麓书院的题字,这些题字反映了①儒家思想是人身修养的重要内容②书院注重对学子个人品德的培养③儒家传统道德是维护封建统治的重要工具④理学的伪善和欺骗性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14.下列引文,符合程朱理学思想的是A.“夫盈宇宙者,无非物”B.“夫形于天地之间者,物也”C.“宇宙之间,一理而已”D.“天,有形之大者也”15.宋明理学的积极方面有①重视人的主观能动性②注重人的气节、品德③讲求自我节制、奋发图强④强调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16.“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这首诗反映了A.孟子的“仁政”B.董仲舒的“独尊儒术”C.王阳明的“心学”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17.中国古代学术史上曾发生过一次著名的理学家辩论,甲方批评乙方做学问“支离”,乙方批评甲方做学问“太简”。下列各项中,属于当时甲方代表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