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1唯物史观·理性辩证1.徐秀红在《从禄赏制的演变看周代的土地制度》指出,春秋中叶“初税亩”以后,宗法分封制逐渐让位于新起的君主集权制,新兴官僚的官俸也不再沿用封土食邑的方式,而是改用谷禄为主的俸禄制,赏田也脱离了封土食邑的轨道,向赐田方式转变。春秋中叶以后的这一变化()A.奠定了统一国家形成的基础B.形成了思想领域的新气象C.标志着中央集权体制的确立D.加速了土地私有制的发展答案D解析依据题干,新兴官僚的俸禄制以及赐田制度的实行,会加速土地的私有化进程,这些现象说明井田制度正在逐渐瓦解,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经济基础发生了重大变化,故D项正确。2.(呼和浩特市2019届调研,14)485年,北魏颁布均田令,开始把均田制作为基本的土地制度。后来隋朝和唐朝初期仍行此制,宋以后的朝代却再未实行统一的土地分配制度。造成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A.小农经济的发展B.租佃关系的盛行C.土地的高度集中D.农民起义的推动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均田制的前提是政府掌握大量无主荒地。由材料信息可知,宋代均田制遭到严重破坏,主要是宋代政府采取不抑制土地兼并的措施,造成土地高度集中,故选C项;均田制的推行或破坏与小农经济的发展或破坏没有直接关系,排除A项;B、D两项是均田制受破坏的影响而非原因,排除。3.(2019·黄冈元月调研考试,27)明代一位名叫顾清的官员,在《松江府志》中描述了当时松江地区民风向奢的23种常见变化,并对这些民间消费行为都进行了十分严厉的批评和否定。这一现象说明()A.重农抑商政策进一步强化B.奢侈行为危及社会发展C.商品经济冲击了传统观念D.资本主义萌芽受到抑制答案C解析“对这些民间消费行为都进行了十分严厉的批评和否定”这是商业发展的必然结果,故选C项。4.中国哲学家的社会经济思想中,有所谓的“本”“末”之别。区别本末的理由是,农业关系到生产,而商业只关系到交换。在有交换之前,必须先有生产。在农业国家里,农业是生产的主要形式,所以“重本轻末”思想贯穿中国古代历史始终。材料旨在说明()A.农业生产对社会发展起决定作用B.小农经济形态决定社会“本末”思想C.生产经营方式决定社会经济思想D.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主要原因答案B解析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的主要原因是利于社会安定,巩固统治,故D错。材料主要表明中国哲学家思想中的“本”“末”之别是由当时小农生产形态决定,故B正确,A、C材料无从体现。5.(郴州市2019届一模,10)“……所以虽在美、法革命之后,洪(秀全)、杨(秀清)诸人依然不脱以前帝王思想的旧习,他们只知援用西方基督教的粗迹牢笼愚民,却没有根据西方民主精神来创建新基。”材料着重揭示太平天国()A.利用拜上帝教支撑政权B.利用“中体西用”思想建立政权C.仍未摆脱“华夷之辨”的观念D.未认识到革新政体的重要性答案D解析材料体现太平天国运动“没有根据西方民主精神来创建新基”,未认识到革新政体的重要性,故选D项;材料着重揭示太平天国的局限性,而非拜上帝教的影响,排除A项;“中体西用”思想是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排除B项;材料没有反映出对西方国家的鄙视态度,与“华夷之辨”的观念无关,排除C项。6.(宣城市2019届期末,29)读1896—1937年中国翻译日本书籍表数目数量年代总类哲学宗教自然科学应用科学社会科学史地语文美术合计年平均译书数1896—191183268389366238133395263.861912—193720621924924466016131233176070.40合计2894253323331026399445362718占译书总数1.033.460.9212.2112.2537.7514.6816.371.32100——材料选自关捷《1896-1945年中日间书籍翻译之考察》据此可知()A.中国图书市场较大B.中日关系日趋缓和C.日本哲学水平较低D.中外民族矛盾尖锐答案D解析根据表格中的数据进行分析,甲午战后翻译日本书籍以社会科学类为多,译书的数量与时局动荡与和平有关,甲午战争前中国翻译日本书籍很少,甲午战后,数量大增等,说明中外民族矛盾尖锐,故选D项。7.在中国近代史的研究中:20世纪30年代形成了“近代化”和“革命”两种话语模式,以前者为主导;1949年以后,革命话语从边缘走向中心;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近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