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市二中阳光课堂导学案课题:湖心亭看雪课型:新授执笔:李云文审核:梁小芬【学习目标】知识和能力:1、了解作者有关情况,积累文言词语,培养阅读能力;2、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作者感情,学习白描手法;3、理解课文叙事、写景、抒情融于一体的写作特点。过程和方法:反复朗读以至成诵,整体感知课文,理解形象、生动、精美的语言特点,感受诗情画意,学习白描手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欣赏西湖雪后美景并理解作者超凡脱俗的文人雅趣。【学习重点】朗读背诵,积累文言词语,学习白描的手法。【学习难点】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握写景与叙事、抒情的关系。【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积累搜集1、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2、给加点字注音:更()定毳()衣雾凇()一芥()余挐一小船()沆砀()铺毡()强()饮喃喃()3、词语理解(1)解释加点的字。①湖中人鸟声俱绝()②余挐一小船()③上下一白()④及下船()(2)辨析多义词的含义。是:①是日更定()是金陵人()更:②是日更定()湖中焉得更有此人()白:③上下一白()余强饮三大白而别()4、走近作者:张岱(1597—167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明末清初山阴(浙江绍兴)人。寓居杭州。出身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他的小品文可谓名副其实,长的不过千把字,短的仅一二百字,笔墨精炼,风神绰约,洋溢着诗的意趣。以隽永见长,寥寥几笔,意在言外,有一唱三叹之致,无捉襟见肘之窘。他擅长写景和表现士大夫的闲情逸致,文笔清新活泼,趣味盎然。他继公安三袁(袁宏道、袁中道、袁宗道)之后,以清淡天真之笔,写国破家亡之痛,寓情于境,意趣深远,算得晚明散文作家中一位成就较高的“殿军”。他一生著作颇丰,今存有《琅嬛文集》《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石匮书》等。二、师生互动,内容探究1、作者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怎样的天气环境中去看雪的?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2、哪几句写雪景,有什么特点?3、“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有什么表达作用?4、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说说你对“痴”字的理解?三、当堂训练,拓展延伸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3题。西湖袁宏道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晚同子公渡净寺,觅阿宾旧住僧房。取道由六桥、岳坟、石径塘而归。草草领略,未及遍赏。次早得陶石篑帖子。至十九日,石篑兄弟同学佛人王静虚至,湖山好友,一时凑集矣。1、划线的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A、即棹小舟入湖(名词船桨,这里作动词,划桨)B、已不觉目酣神醉(喝醉酒)C.觅阿宾旧住僧房(寻找)D.余游西湖始此(开始)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①茶毕,即棹小舟入湖。②已不觉目酣神醉。3、《湖心亭看雪》写的是雪后的西湖,《西湖》写的是春天的西湖,试比较两篇文章写景方法的不同。板书设计:湖行:“大雪三日”、“人鸟声俱绝”、“独往湖心亭看雪”---清高孤傲心“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白描)亭痴景“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余舟一芥、(融情于景于事)看舟中人两三粒”飘忽不定、茫然无奈雪情:“强饮三大白而别”、“金陵人”----心怀故国(淡淡愁绪)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