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最后一头战象》教学设计xxx背小学姓名xxx2015—11—16《23、最后一头战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2、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能提出不理解的问题,与同学一起探究解决。3、学习作者具体、细致的表达方法,感受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教学重点】通过入情入境地品读,感受课文饱含深情的语言,体会人们与战象以及战象对战友之间的深厚感情。【教学难点】通过朗读感悟,感受嘎羧生命里最后的辉煌与庄严,感受战象嘎羧高大英勇的英雄形象,感受作者的表达方法,领会作者的创作意图。【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2.其他关于沈石溪的作品推荐。【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情境导入师:走近身边动物,感受爱的力量。你们还记得它吗?(课件出示)对,他就是嘎羧,嘎羧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学生回答)师:由此,我想到了一首诗,英雄嘎羧近黄泉,重披象鞍忆当年,驻立江畔想往事,一片忠诚付青天。嘎羧的身上有着忠诚与责任,忠诚与责任是我们生命中最美好的两样东西。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23课,继续感受嘎羧带给我们的心灵震撼。(板书:23、最后一头战象)二、明确目标(课件出示教学目标)指名读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2.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能提出不理解的问题,与同学一起探究解决。3.学习作者具体、细致的表达方法,感受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三、自学研讨自学课文1——4自然段,思考两个问题。西双版纳曾经有过威风凛(lǐn)凛的象兵。所谓象兵,就是骑着大象作战的士兵。士兵骑象杀敌,战象用长鼻劈敌,用象蹄踩敌,一大群战象,排山倒海般地扑向敌人,势不可当。1943年,象兵在西双版纳打洛江畔和日寇打了一仗。战斗结束后,鬼子扔下了七十多具尸体,我方八十多头战象全部中弹倒地。人们在打洛江边挖了一个巨坑,隆重埋葬阵亡的战象。交流指名读指名朗读课文在搬运战象的尸体时,人们发现一头浑身是血的公象还在喘息,就把它运回寨子,治好伤养了起来。村民们从不叫它搬运东西,它整天优哉(zāi)游哉地在寨子里闲逛,到东家要串香蕉,到西家喝筒泉水。它叫嘎(gǎ)羧(suō),负责饲养它的是波农丁。1、嘎羧为什么受了重伤?2、这最后一头战象受到了人们怎样的善待呢?自学课文第5自然段,思考作者从什么方面写出了嘎羧已经衰老了呢?二十多年过去,嘎羧五十多岁了。它显得很衰老,整天卧在树阴下打瞌(kē)睡。有一天,嘎羧躺在地上拒绝进食,要揪住它的鼻子摇晃好一阵,它才会艰难地睁开眼睛,朝你看一眼。波农丁对我说:“太阳要落山了,火塘要熄灭了,嘎羧要走黄泉路啦。”谁来读读神态的句子,谁来读读语言的句子。四、交流指导接着看课件。出示课件(6——7自然段)第二天早晨,嘎羧突然十分亢(kàng)奋,两只眼睛烧得通红,见到波农丁,呕(ōu)呕地轻吼着,象蹄急促地踏着地面,鼻尖指向堆放杂物的阁楼,像是想得到阁楼上的什么东西。阁楼上有半箩谷种和两串玉米。我以为它精神好转想吃东西了,就把两串玉米扔下去。嘎羧用鼻尖钩住,像丢垃(lā)圾(jī)似的甩出象房,继续焦躁不安的仰头吼叫。破篾(miè)席里面有一件类似马鞍的东西,我漫不经心地一脚把它踢下楼去。没想到,嘎羧见了,一下子安静下来,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suō)着,眼睛里泪光闪闪,像是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1、呕呕地轻吼着,象蹄急促地踏着地面,能看出什么?2、是什么重要的东西,使嘎羧如此亢奋呢?3、看着象鞍,嘎羧想到了什么,才会泪光闪闪呢?4、你能概括一下这部分写了什么吗?(寻找象鞍)嘎羧要走了,这个消息传遍全寨,全村男女老少是怎么做的?看课件。(出示课件)嘎羧要走的消息长了翅膀似的传遍全寨,男女老少都来为嘎羧送行。许多人泣不成声。村长在嘎羧脖子上系了一条洁白的纱巾,四条象腿上绑了四块黑布。老人和孩子捧着香蕉、甘蔗(zhè)和糯(nuò)米粑(bā)粑,送到嘎羧嘴边,它什么也没吃,只喝了一点水,绕着寨子走了三圈。日落西山,天色苍茫,在一片唏(xī)嘘(xū)声中,嘎羧开始上路。1、你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