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课堂还给学生岐山县城北小学李鹏英新课标指出: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而我们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老师在唱主角,学生只是积极地配合老师,配合课堂。这样的课堂看似热闹非凡,实质是学生的自主权为课堂作了牺牲。这样的课堂还要得吗?当然要不得。怎样把课堂还给学生,我想谈几点做法:一、还给学生学习的时间。一堂课老师不能满堂灌,眉毛胡子一把抓,应该少讲、精讲。多留点时间给学生,深入地品读,静心地思考,让他们自己去获取知识。这样学生既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也提高了学生主动合作,乐于探究的能力。例如:我教学《你,浪花的一滴水》这首诗歌时,首先在我的范读下,学生纷纷加入朗读地行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深情地赞美雷锋。读着读着,学生们觉得雷锋变成了一滴水,变成了展翅的鸟,变成了点亮的灯,变成了敲响的鼓。接着我趁势提问:你对这几句话怎样理解?引导学生在思考中体会雷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崇高品质。雷锋把自己的生命都献给了他人,最后让学生写一段话来深情地赞一赞雷锋。不曾想这节课竟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二、还给学生讨论、交流的机会。在教学中,老师要善于并敢于把机会让给学生。要相信学生的能力,把探究的机会让给学生,让学生在富有活力和创意的课堂上展开自主的学习和探究。这一学期以来,上课我讲得少了,学生参与讨论的机会多了。老师讲起来轻松,学生学起来愉快。例如:我在教《琥珀》这一课时,分为三步教学。首先让学生自读课文,然后让学生分小组讨论课前梳理的两个问题,并用表格的形式分小组展示学习成果。最后,让学生练习给课文加上更合适的题目,有的同学说“琥珀的一生”,有的说“奇异的琥珀”,有的说“永恒的生命”,答案丰富多彩,紧扣主题。学生交流的多了,口语表达能力就会提高,对于作文水平的提高也有很大帮助。又如在教学《詹天佑》一课时,我让学生上台亲自当一回“小小工程师”,给台下学生介绍开凿隧道的设计思路,以及“人”字形线路的优越性,并回答台下的“小记者”问。放手让学生大胆尝试,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欲望,这一节课收到满意的效果。三、还给学生快乐。新课标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快乐学习、探究,通过游戏教学,把快乐还给学生。低年级教学中,“游戏”教学深受学生的喜爱。识字教学中,我经常使用游戏手段。例如“火眼金睛”,把生字、词制作成卡片,引导学生个别、小组迅速拼读识记,效果非常好。高年级作文教学中,采用“快乐”教学法,激发学生表达地欲望,让学生善于动笔,乐于表达。在写作中体验快乐,收获成功。写作时,先确立主题,指导思路。然后再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比赛活动,如:100米短跑、400米长跑和4×100米接力赛。在比赛结束后,让学生进行作文,学生在作文中对比赛场面描写得生动有趣。在作文讲评时,我指导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不断提高同一类型题材的作文水平,他们能用巧妙的笔触记录身边丰富多彩的生活。四、还给学生评价的权利课堂上要多鼓励学生,不要吝啬对学生的表扬。学生还是孩子,自然都愿意听好话,以前我在课堂上很少表扬学生,有时表扬了后面还要坠上几句希望的话,大多时间是批评学生特别是考试完的讲评课往往上课前将学生狠批一顿,弄得学生情绪低落,自己也一肚子火,带着情绪上课,课堂效果很差;课堂改革以来,我试着课堂上变批评为多表扬,找一切机会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来表扬他们,不是乱表扬而是发自内心的、真诚的表扬他们;不是只表扬好的学生,成绩差的学生更需要表扬和鼓励。学生偶有出格的地方或错误的做法,也应肯定其正面的、好的方面,委婉的指出其不足之处。应该说鼓励出创造力,鼓励出有特点的学生,鼓励出学习进步的学生,鼓励出学科兴趣和对老师的深厚感情。通过课堂上对学生及时正面的评价,融洽了师生关系,活跃了课堂氛围,激发了创造热情,对学生的学习质量和能力养成起着十分明显的促进作用。新课程强调参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把属于学生评价部分还给学生。在讨论、交流过程中,老师给予学生肯定和指导的同时,引导学生进行自评,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鼓励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