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火之谜》教学设计学校:正阳阳陵小学姓名:刘蓬《天火之谜》教学设计教材简析: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为了揭开雷暴的秘密,冒着生命危险在雷电交加的天气里进行“风筝实验”的事,赞扬了富兰克林勇往直前、大胆探索的科学研究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细致的观察、大胆的推测、不懈的研究和实验,才能揭开大自然的奥秘。课文巧妙的运用烘托的手法来表现人物的精神。文章用过去人们对雷暴的害怕,来烘托富兰克林为了探索自然奥秘毫不畏惧的精神,用别人的冷嘲热讽,来烘托富兰克林能坚持自己的观点的勇气和决心。透过这些烘托使人感到富兰克林获得的成功是来之不易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会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过程与方法: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理清脉络给课文分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试验的精神。重点:能正确、流利地读通课文,给课文分段,会选用课文的语句概括段意。难点:能借助具体的语言材料,让学生体会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试验的精神。教学准备:课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揭题导入。1、出示图片,学生认真观察。想一想你看到了什么?2、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9课,板书:天火之谜3、揭题。出示学生质疑:“天火”指什么?谁来解开这个谜?他是怎样解开的?结果怎样?二、初读课文。1、要求:(1)自由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2)读读生字词,如果有不理解的字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弄清它们的意思。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适时辅导。3、检查自学情况。课件出示词卡。(1)读生字,注意读准字音。(2)读好词语,读通课文。齐读。4、交流质疑。出示资料:简介富兰克林。5、再读课文。课件出示问题:想想每节写了什么?相机进行分段,并且按照分好的段落,选用课文的语句概括段意。出示段意:第一段(1)讲雷暴在人们的心目中是种可怕的东西。第二段(2—5)写富兰克林用风筝实验解雷暴的谜。第三段(6)富兰克林根据放电的原理发明了避雷针。6、你能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吗?出示填空题三、再读课文,熟知课文。1、齐读课文。2、指名读课文。四、总结课文。通过初步学习课文,你知道了什么?五、作业设计:课内作业:1、描红,抄写词语。2、造句。课外作业:1、收集资料,了解避雷针的作用及其可以避雷的原理。2、练习复述课文。主要板书计划:雷暴可怕天火之谜解开“雷暴之谜”发明避雷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