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世界近代史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独立派:独立派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清教徒的一个资产阶级派别。主张教区独立,轻视圣礼。它代表了中等贵族和中等资产阶级的利益,以克伦威尔为领导,主要由高级军官组成。在内战初期,独立派积极参加战斗,为战争胜利立下了功劳。在长老派掌权时,独立派和平等派联合行动,采取坚决措施反对长老派的倒行逆施,并取得斗争的胜利,掌握了国家的最高领导权。1649年,在克伦威尔的领导下,建立了英吉利共和国,把资产阶级革命推向了高峰。但此后独立派远征爱尔兰和苏格兰,镇压平等派、掘土派的起义,建立克伦威尔的护国政治。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后独立派日趋衰落,不复存在。2.平等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的激进民主派。代表小资产阶级利益。领袖为利尔本,平等派的思想理论基础是人民主权说和自然权利说,平等派主张:未来的国家应该是共和国;废除王权和上议院;由人民选举产生的下议院享有最高权力;扩大选举权;消灭专卖权和垄断,实行自由贸易;减轻赋税,取消什一税、消费税和关税;将被圈占的土地归还农民等。1649年共和国成立后,平等派继续为实现他们的理想与克伦威尔等新当权者作斗争,发动起义,均遭到镇压。后来,平等派分裂为许多小的派别,逐渐衰落。3.旧制度:“旧制度”是指18世纪处于没落时期的法国封建专制制度,主要是指路易十五(1715-1774年)和路易十六(1774-1792年)统治时期,直到1789年大革命爆发。是十八世纪末法国革命者对大革命之前腐朽的绝对君主制的称呼。根据多数学者的意见,旧制度主要是指18世纪时的封建制度。4.三十年战争:(1618—1648)欧洲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国际战争。主战场在德意志。一方为德意志新教诸侯和丹麦、瑞典、法国,受到荷、英、俄等国支持。另一方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德意志天主教诸侯和西班牙,受教皇和波兰支持。实际上双方都是出于扩大权力和领土的需要。这场战争是欧洲各国争夺利益、树立霸权以及宗教纠纷剧化的产物,战争以波希米亚人民反抗奥国哈布斯堡皇室统治为肇始,最后以哈布斯堡皇室战败并签订《威斯特伐利亚和约》而告结束。战争使德意志遭受空前浩劫,人民饱受灾难,进一步加深了国家的分裂。5.北方战争:1700—1721年俄国为争夺波罗的海出海口与瑞典进行的长达21年的战争。17世纪末,随着国内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俄国为沟通对外贸易渠道,迫切要求争夺出海口。彼得一世于1699年同丹麦、波兰结成反瑞典的“北方同盟”。1700年瑞典先发制人,出兵攻打丹麦,迅速取得胜利。随后便进军波兰。俄国急忙派兵出战,最终双方签订《尼斯塔特合约》。俄国将领土扩张到波罗的海沿岸,北方的出海口问题得到解决。战后彼得正式称帝,俄罗斯也改称为帝国,以一个强国的身份出现在欧洲政治舞台上。6.启蒙运动:17—18世纪欧洲资产阶级和人民大众反封建的思想和文化运动,是继文艺复兴后的第二次反封建思想解放运动。“启蒙”的意思是用理性启导人们脱离蒙昧的黑暗世界,走向理性的光明世界。启蒙思想家以社会契约、理性、自由、科学为建立自由的资本主义社会消除思想和理论障碍。启蒙运动初中心在法国,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为著名的代表人物,后遍及欧洲。7.孟德斯鸠:法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法学家。曾任波尔多省法院法官、院长和法兰西学院院士,反对封建专制和神权思想,提倡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奠定了近代西方政治与法律理论发展的基础。著作有《论法的精神》2《波斯人信札》、《罗马盛衰原因论》。8.卢梭: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是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提倡回归自然,提出私有制为社会不平等的根本原因的观点,反对君主专制,倡导民主制,对法国大革命产生深远的影响。主要著作有《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爱弥儿》、《新爱洛伊丝》、《忏悔录》等。9.雾月政变:1799年,法国督政府面临外敌入侵和财政危机而陷入困境,政局剧烈动荡。远征埃及的拿破仑借机弃军归国,在大资产阶级的支持下于11月9—10日(共和八年雾月18—19日)发动政变,推翻督政府,清洗议会两院,建立了以波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