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比例的意义教学反思正比例我的教学程序:1.教师出示课题:正比例和反比例,大家猜一猜,正比例和反比例是怎么一回事?(没有一个学生能够回答)2.出示例1的杯子和表格,讲解杯子和表格的意思并引出“变量”这个词语。3.学生围绕导学题自学。(要求不看书)下表中是几个相同的杯子中装水的高度和体积,仔细观察表中的数据完成表后的几个问题:1.上表中有哪两个变量?这两个变量有关联吗?2.这两个量的变化有什么规律?3.算出杯子的底面积填入表中,底面积发生变化了吗?这说明了水的体积和高度的什么没有发生变化?4.请你用一个简单的式子表示水的体积和高度的变化规律。(绝大多数学生不能完成)4.学生看书自学后再进一步完善上述几个导学题。(多数学生仍然完成得不是很好)5.全班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A.水的体积和高度是相关联的量。B.水的高度增加,体积也增加;高度减少,体积也减少。C.水的体积和高度的比值不变。D.(一定)水的体积和高度是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就是正比例关系。6.教师精讲:成正比例的是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上述中的A、B、C)讲解成正比例量的概念。(学生把书上的概念中的三个条件用序号标出来)对照概念,说明水的体积和高度为什么成正比例?(引导学生弄清楚必须满足的三个条件)教师提问:能不能用一个简单的式子表示出上述的三个条件?[让学生明确:体积/高度=底面积(一定)的含义]讲解正比例关系的字母表示形式。教学例2:正比例的图像用描点法,画出正比例的图像,让学生观察正比例图像的特点。并完成题后的两个问题。7.巩固与反反馈:学生完成巩固练习。教学反思:正反比例是研究两个变量之间的变化规律,学生已有的知识比和比例与本节内容的差距太大,很难从已有的知识找到新知的“生长点”与联结点,学生掌握本节知识确实有一定的难度。学生用导学题自主探究效果很差,学生看书自学后再来完善导学题,效果仍然不理想。这说明两点:一是正反比例的知识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二是学生自主探索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教师精讲是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学习模式中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离开教师的指导,学生探究并掌握全新的数学知识,显得非常困难,同时可能耗费有限的教学时间,从而使我们的课堂变得低效甚至无效。怎样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甚至高效的探究学生是我们教师应该思考的又一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