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移和旋转》说课稿任红英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平移与旋转是新课标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内容,平移与旋转这两种现象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几何现象。课程标准不要求对这两个概念进行定义更不需要学生去背诵结论性语句,只要求学生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去感知这些现象三年级学生在生活中见到很多平移和旋转的运动现象,在他们的头脑中已有比较感性的平移和旋转意识,受生活经验的限制,对于好多现象的判断还有些模糊更无法想象,不能透过现象用数学的眼光来抓住运动方式的本质。2、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实例,通过判断、举例等感知平移与旋转现象,体会平移和旋转的特点,并会直观地区分这两种现象。(2)通过观察推断、操作验证等,正确判断平移的方向和距离,初步感悟平移的本质。(3)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垂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感受平移的几何特征。3、教学重难点重点:能判断生活中的平移与旋转现象、能正确说出图形平移的距离。难点:(1)对没有旋转到一周的物体的判断,如荡秋千等。(2)建立学生的空间观点,能在方格纸上画出平移的图形。4、媒体资源的选用及其在各个环节的应用教具:多媒体课件、方格纸二、说教法1、实践操作法小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不是被动地吸收课本上的现成结论,而是一个亲自参与的丰富而生动的思维活动。因此,本节课设计了让学生分一分、练一练、说一说、做一做、看一看、移一移等一系列的活动,运用多感官参与学习,解决了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多依靠直观这样一个矛盾,促进学生思维的不断发展。2、游戏教学法《数学课程标准》要求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因此,本教学设计注重创设多种情境,以激趣为基点,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巩固所学新知识。教育心理学中也说游戏是儿童的本性,结合本课教学内容抽象性的特点,我以图片和游戏作为载体由浅入深地引入平移和旋转的概念。三、说学法1、情境学习法《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因此,我让学生从身边事例中找出平移、旋转的物体,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数学用数学的爱好。2、小组合作法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能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形成良好的数学素养,使学生从自己的经验出发,在合作中探索、发现和发展,使学生从被动服从向主动参与转化,从而形成师生平等、协作的课堂气氛,使教师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四、说教学过程设计本节课安排了五个环节,分别是初步感知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初步了解平移和旋转的特点,平移的方向和距离,画平移后的图形,总结。(一)、初步感知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老师由生活中丰富多彩的画面导入,并提出欣赏要求。引导学生观察高空游览车、国旗、飞机螺旋桨、风车是怎样在运动,并让学生动起手来比一比,根据这些物体的运动进行分类,初步感知旋转和平移现象。老师总结出像缆车、升国旗国旗这些物体都是沿着直线移动这样的现象叫做平移(板书:平移)。而飞机螺旋桨风车这些物体都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移动这样的现象,我们把它叫做旋转(板书旋转)。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平移和旋转”。[本环节的设计,抓住学生的年龄特征,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让他们通过观察,比划,分类,加深对平移和旋转现象的感知,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建构知识,从中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二)、初步了解平移和旋转的特点。在这一环节中又包括练一练、说一说、做一做三部分。1、练一练——理解平移和旋转现象的特征让学生通过判断一些物体的运动是平移还是旋转,加深对平移旋转现象的认识。[本环节的设计,让学生在了解的基础上理解平移和旋转两种现象,比较平移和旋转现象的特征,得出旋转与平移这两种现象的本质。]2、说一说——列举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找出旋转与平移的特征以后,再让学生列举在生活中见到的旋转与平移现象在说的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对现象描述的准确性和语言表达的完整性。例如飞机螺旋桨的转动是旋转现象,学生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