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的风筝》教案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刘老师热爱生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以及他热爱事业、执着追求理想的精神。理解“理想的风筝”的含义。3.学习通过抓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以及心理活动体会人物特点。教学重点:1.向刘老师学做人:做有理想、有追求、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人2.理解理想的风筝的含义教学难点:向苏叔阳学作文:领悟作者写人物的表达方法教学过程(一)复习旧课,谈话导入1.作者回忆刘老师上课的情景,分别是通过哪几个事情来描述的?2.从这些典型的事情中,你认识了一位怎样的刘老师?3.我们来回顾一下。刚才我们是抓住了哪些方面来体会刘老师的特点的?(演示课件)第一件事,我们抓住了人物的神态(笑着对我们说)、语言(我就是那时候被甩掉一条腿的)还有学生的心理活动(酸涩、尊敬)。了解到是个乐观向上的人。第二件事,我们抓住了人物的动作(靠着、站上),人物的神态(慷慨激昂,常常哽咽),学生们的感受心理活动(激动得落泪,沉重地低下头)。了解到刘老师是个热爱祖国,热爱工作的人。第三件事,我们抓住了人物的动作(微仰、眯起、听、长舒一口气、点头),人物的语言(好!别紧张,想想),了解到刘老师是个热爱学生的人。二、继续学文,理解放风筝的情景1.下面请同学们就用这种方法用心地读读课文的7—9自然段,圈圈重点词语,划划相关句子,写写自己的感受,说说从中感到刘老师是个怎样的人。(课件出示要求)这里的词语、句子可以是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也可以是特别打动你的地方。你可以自己找找读读写体会,也可以小组合作分工分节共同完成。2.学生自学,讨论。3读后交流。◆“亲手制作”引读一下各式各样。【心灵手巧】◆他的腿自然不便于奔跑,但他却决不肯失去亲手把风筝送上蓝天的快乐。(残疾也阻挡不了刘老师对放风筝的渴望,他要体验放风筝的乐趣。)【挑战自我、自信自强】出示课件:他仰望白云,注视着那青黑的小燕在风中翱翔盘旋。①你们看,刘老师已把自己的风筝放上了蓝天,引读:他仰望白云,注视着那青黑的小燕在风中翱翔盘旋。②此时的刘老师默默地注视着在空中翱翔盘旋的燕子风筝,什么都没有说。但我们分明感受到刘老师心中有千言万语。你仿佛听到刘老师在心里说些什么呢此时,刘老师又在想些什么?(预设:1、他在想这只小燕子是我自己做的自己放的。2、虽然我身有残疾,但我的心也可以像那风筝一样自由翱翔。)师:对。此时,他也把自己当作小燕子,他还会将风筝想成谁?3、他想到这风筝就是我的学生,正在蓝天上自由翱翔,茁壮成长师:你想得太对了,这就是刘老师的理想,这是一只理想的风筝。(指着课题说)所以,刘老师笑声朗朗,这是怎样的笑哟?这里有亲手把风筝放上天后,自豪的笑;有想到学生后欣慰的笑;有想着心中的理想,憧憬未来的笑。所以刘老师是最幸福的。老师是个怎样的人?【追求理想、热爱生活、自强不息】③让我们面带笑容,快乐着刘老师的快乐,一起来读这句话。(齐读)◆有一次,他故意洒脱手,让飞舞的纸燕带动长长的线绳和线拐在地上一蹦一跳地飞跑。他笑着,叫着,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赶线拐,喊着:“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终于,他气喘吁吁地抓住了线拐,脸上飘起得意和满足的稚气。那天他一定过得最幸福、最充实,因为他感到了他生命的力量。预设:⊙动作——笑着、叫着、拄着、蹦跳着、追赶、喊着(兴奋、幸福、高兴、乐观,忘记了自己是一个老人,是一个残疾人。真像个小孩。)⊙故意洒脱手——挑战⊙语言——“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刘老师相信自己能够征服困难自信【挑战自我】师:怎么喊?你来喊(生读)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还不够,你再来(生读)女生读、男生读,咱们一起来(齐读)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刘老师?(坚强乐观敢于挑战自我)4.从刘老师亲手做风筝到放风筝到追风筝,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虽然是一个残疾人,但是他敢于挑战自我,自强不息,坦然地面对生活的不完美,幸福地享受生活的每一个细节,这才是真正的热爱生活啊!这才是生命的强者!(板书:热爱生活)他的这份热爱深深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