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课后篇巩固提升基础巩固1.17世纪的时候,一个仅有150万人口的国家,是整个世界的经济中心和最富庶的地区,被称为当时的“海上第一强国”。材料所述国家应是()A.西班牙B.荷兰C.英国D.葡萄牙解析荷兰在尼德兰革命实现民族独立以后,确立当时世界上最为先进的君主立宪制政体,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迅速,海外贸易发展迅猛,在17世纪上半期被称为“海上马车夫”,故B项正确。答案B2.17世纪,荷兰所属东印度公司雇用著名的印刷业家族,为公司绘制航海地图。绘图人员受雇后,必须在阿姆斯特丹市长的面前起誓,答应要保守秘密,不让图上的信息外流。采取这种做法主要是考虑到()A.战争因素B.文化因素C.商业因素D.外交因素解析17世纪的荷兰主要从事商业贸易,它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商船队,因此,航海对荷兰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为绘制的航海地图保密,就是出于商业因素的考虑。答案C3.1651年,克伦威尔领导的英国议会通过了第一个保护英国本土航海贸易的法案,规定凡从欧洲运往英国的货物,必须由英国船只或商品生产国的船只运送。由此引发的殖民战争是()A.英西战争B.英荷战争C.英法战争D.英葡战争解析题干提及的是英国通过的《航海条例》遭到荷兰的强烈反对,双方爆发战争,故B项正确;英西战争发生于1588年,故A项错误;18世纪下半叶,英国发动对法国的战争,故C项错误;1386年英国和葡萄牙签订《温莎条约》,且无时间期限,两国为永久盟友,故D项错误。答案B4.新航路开辟过程中,欧洲人在非洲命名了许多“象牙海岸”“黄金海岸”“奴隶海岸”的地名。这些地名客观上反映了()A.航海家的冒险精神B.非洲物产极其丰富C.探求新知的主动性D.殖民扩张的掠夺性解析材料反映了新航路开辟过程中,欧洲殖民者到达非洲开展殖民扩张,在非洲命名了许多如“象牙海岸”“黄金海岸”“奴隶海岸”等地名,反映了欧洲殖民者掠夺黄金贵金属、财富和奴隶的愿望和要求,可见这些地名客观上体现了殖民扩张的掠夺性,故选D项。A、C两项属于主观因素,故排除;B项不符合题意,故排除。答案D5.图示为近代“三角贸易”示意图,据图可知“三角贸易”()A.促进了新航路的开辟B.是工业革命时期资本积累的主要方式C.是欧洲资本输出的表现D.加速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解析通过图示可知,“三角贸易”的每一程都有利于欧洲商人赢取利润,故D项正确。A项逻辑颠倒了,故错误;“三角贸易”是工业革命前资本原始积累的方式之一,故B项错误;从图示看,欧洲输出的不是资本,而欧洲由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亟须资本,故C项错误。答案D6.17世纪以来,用马铃薯做的饭菜在欧洲的许多地区逐渐取代了由面包与粥构成的食系。这种转变说明()A.工业革命改变了人类的食物结构B.世界市场影响到人们的社会生活C.经济发展提升了人类的生活水平D.欧洲民众的生活质量在全球最高解析随着世界市场的不断拓展,世界各地的商品在欧洲出现。题干材料中欧洲人食物结构的改变就是得益于此,这表明世界市场的拓展已在某种程度上改变着欧洲人的生活。答案B能力提升1.据《西方文明史》记载,1524年有西班牙人说:“以前我们在世界的边缘,现在在它的中央了,这给我们的命运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改变。”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西班牙成为世界生产贸易的中心B.西班牙成为殖民大帝国,掠得巨额财富C.西班牙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D.西班牙继英国之后,掌握世界殖民霸权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班牙在新航路开辟后既没有走上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也没有取得世界生产贸易的中心地位,A、C两项错误。D项与1588年英国打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不符。答案B2.1570~1780年,欧洲国家商船的运载能力发生巨大变化。阅读下图(单位:吨),判断甲、乙两国分别是()A.西班牙、英国B.葡萄牙、荷兰C.荷兰、英国D.英国、法国解析17世纪欧洲航运大国是荷兰,故A、B、D三项错误;17世纪后期的英荷战争后,英国逐渐强大,成为欧洲航运大国,故C项正确。答案C3.从1585年到1604年,英国每年至少有一百到两百艘国家授权的武装商船出海,他们专门在大西洋和加勒比海劫掠西班牙运输船队。这一现象出现的背景是()A.工业革命需要寻求大量原料B.英国已夺得世界的殖民霸权C.新航路开辟后多国殖民竞争D.新航路转移促进了贸易的繁荣解析16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