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市二中2011年下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试卷历史试题时量:60分钟满分:8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礼记》载:“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与蓟城建立相关的制度是A.禅让制B.井田制C.分封制D.郡县制2.史书记载,结束了汉末以来三国分裂局面的西晋武帝司马炎共有儿子26人,但太子司马衷却天生痴愚。晋武帝想要废太子,另择继承人,皇后劝说:“立嫡以长不以贤,岂可动乎!”于是晋武帝没有更换太子的人选。由此可见,晋武帝选太子的根据源于A、世袭制的父死子继原则B、宗法制的嫡长子继承原则C、君主制的集权独裁原则D、禅让制的尚贤原则3.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材料中的两个“制”分别是指A.分封制和郡县制B.宗法制和郡县制C.分封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D.宗法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4.中国古代官吏选拔经历了“世袭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过程。下列表述与“科举制”相关的是A.“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B.“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C.“立嫡以长不以贤”D.“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5.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写道:“从秦帝国开始的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这一转型完成后确立的地方行政制度是A.郡县制B.州县制C.道州县制D.行省制6.右下图是一副残缺的中国古代“地方结构示意图”,请根据留存信息,判断该图反映的朝代A.唐代B.宋代C.元代D.明代7.《朱子语类》云:“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或存未当,则门下缴驳,……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对此理解有误的是A.体现三省分权制B.完善中央监察机制C.减少行政决策失误D.分散相权加强皇权8.历史学家钱穆说:“皇室的权,总是逐步升;政府的权,总是逐步降。”下列史实体现这一观点的是①西汉设立中朝②魏晋实行九品中正制③明太祖废丞相④雍正设立军机处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9.服饰是一个时代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具体体现。图五到图7是明太祖命制并颁行全国的三种男子帽式,你从中得到的确切信息是A.朱元璋关心民众生活B.朱元璋鼓励发展纺织业C.明朝极力加强专制皇权D.明朝百姓服饰都有统一规范10.“辉煌属于希腊”,古希腊的辉煌离不开它的民主政治,而体现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典型城邦是雅典,下列关于雅典民主政治表述不正确的是A.梭伦改革使雅典的民主政治形成B.雅典的民主政治在伯利克里执政时期发展到顶峰C.克利斯提尼执政时期实行陶片放逐法D.雅典民主政治只是成年男性当家作主的民主11.公民法与万民法最主要的不同是A.内容的不同B.制定者的不同C.制定依据的不同D.适用范围的不同12.罗马法规定:当事人若不向法庭提起诉讼。法庭即不予受理;一个人除非被判有罪,否则即是无罪之人;一个被控有罪的人,可在宣判前为自己辩护;法官审判应重证据等。这些规定后来成为现代法治的重要原则。下列各项中,符合上述规定的是A.法庭立案与否皆取决于案情B.被告在法庭审理过程中无罪C.被告必须为自己的行为辩护D.证据是法官判案的唯一依据13.古代雅典民主制实行公民抽签选举、轮番而治,这一做法①有利于所有雅典人参与国家管理②提供了公民参与政治的均等机会③确保了公民大会决策的公正无私④忽视了参与政治者的能力与品德A.①④B.②④C.①②③D.①③④14.中国文献中最早关于罗马法的记载,是清政府派5大臣出洋考察西洋法制的报告。载泽等人于1906年5月在《考察情形折》中称:“大抵欧洲各国政治,悉根源于罗马旧制,言政法者必先言罗马,犹中国学者必首推周秦。……”从中国第一所大学开始创办到现在,罗马法都被作为一门大学课程开设。根据这则材料我们可以说①罗马法是对后世影响广泛的古代法律②罗马法是后来欧洲许多国家制定法律的蓝本③在今天罗马法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④罗马法的影响远及中国A.②⑧④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③15.英国君主立宪制是哪三者的混合物①君主制②贵族制③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