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丝路寒旱农业发展研究[摘要]文章探讨了甘肃特色“现代丝路寒旱农业”的内涵和特征,结合当前发展基础提出了甘肃特色“现代丝路寒旱农业”的发展目标,提出要从优化发展布局、创新经营组织形式、提升防寒抗旱能力、提高农产品品质、延伸产业链条、向标准化品牌化方向发展、拓展国际市场等方面推动甘肃农业向现代化方向发展。[关键词]甘肃特色;“一带一路”;寒旱农业;现代农业改革开放以来的40年,我国农业发展经历了从产品单一、粮食短缺的状况向品种齐全、连年丰产的跨越性转变,农业生产也逐步从原来的集体生产到包产到户到现在的规模化、集约化生产,产业结构从以粮为主的单一结构转向“粮经饲”为主的多元结构,并逐渐形成地域特色优势产业,农业农村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与此同时,当前农业发展进入新的瓶颈期,粮食产量基本趋于稳定,增产不增收的情况导致农民种粮热情不高;农产品消费进入结构转型期,市场对绿色、无公害的高质量农特产品需求日渐增加,而传统农业生产更多关注产量导致农产品质量不高,优质农产品供给不足,造成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出现脱节;不同区域农产品同类型化、同质化现象严重,土特产品不“土”不“特”,地域品牌影响力弱化,特色产业发展效益不高;受资金、用户素质等因素限制,现代技术应用农业生产仍然不足,农业科技含量依旧较低,农业生产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型仍需时日。必须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农业生产向高质量发展方向转型,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的产业兴旺基础[1]。为此,XX省委省政府提出发展特色“现代丝路寒旱农业”,充分挖掘高寒干旱气候条件下农业发展的资源潜力,充分集成设施化、机械化、智能化、数字化等现代技术手段,着力构建优势产业、生产组织、产销对接、风险防范、服务保障五大体系,探索具有“现代”方向引领、“丝路”时空定位、“寒旱”内在特质的新时代农业发展路子[2]。这是在充分考虑全省地域条件、农业发展基础和可持续发展需求等多方面因素下提出的战第1页共12页略性思路,是全省新时代农业发展的主要导向和行动指南,也是推动全省绿色发展崛起的重要支撑。一、甘肃特色“现代丝路寒旱农业”的内涵及特征(一)甘肃特色“现代丝路寒旱农业”的内涵。甘肃特色“现代丝路寒旱农业”是对农业发展方式及战略的一种新的概括,也是一种新的实践,适应了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向,也立足于甘肃本省的实际。目前,各省区高度重视现代农业发展,并结合区域特色,提出了个性化农业形象定位,如青海提出发展“高原特色青海特点现代农牧业”,贵州提出的“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云南的“高原特色农业”等。甘肃基于对农业生产条件、发展方向和市场定位等多方考量,提出打造“现代丝路寒旱农业”,有利于打造区域农产品公用品牌,与其他省区形成错位发展格局,重塑甘肃农业的整体形象。结合XX省委省政府相关文件,特色“现代丝路寒旱农业”可以界定为,运用现代技术装备和管理方式改进生产经营方式,抢抓和深挖“一带一路”战略机遇和市场潜力,积极探索和大力发展适宜寒旱地区气候特征、具备绿色、优质、高效等特色的具有一定比较优势的新型农业发展模式。就其内涵而言,一是甘肃特色“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以发展现代农业为主要方向,以技术为依托,通过推动生产技术和生产装备的革新以及采用现代化的生产管理方式、组织架构,进而实现农业生产从劳动密集型、分散型、小规模向技术密集型、规模型、产业化方向发展,提高农业生产的综合效率。二是甘肃特色“现代丝路寒旱农业”通过深挖生产条件、产品结构以及市场潜力,实现从“生产—产品—市场”的全面技术革新,推动农业从特色农业生产—高质量农产品供应—外向型目标市场销售的生产销售全过程发展方式转变和综合提升。三是甘肃特色“现代丝路寒旱农业”更加突出特色产业发展。一方面,甘肃特色“现代丝路寒旱农业”立足于甘肃高海拔地域条件和干旱的气候特征这一基础条件,深入挖掘其发展绿色有机、高品质农业“独一份”“特别特”的自然优势,打造更具生产价值、更具竞争优势、独具特色魅力、更加集约高效的特色农业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