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1学年(下)高一历史3月月考试卷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二战后美苏由同盟关系到对立关系的主要原因是()A.美苏争霸的必然结果B.两极格局的实质决定的C.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冲突D.苏联的壮大影响了美国争霸2.“我无须对诸位说:世界局势很是严重……我们的政策不是反对任何国家、任何主义,而是反对全人类共同的敌人——饥饿、贫穷、绝望和混乱……美国政府能够尽力缓和局势,协助欧洲走上复兴道路。”与材料直接相关的是()A.杜鲁门主义B.马歇尔计划C.北约成立D.华约成立3.《环球时报》记者报道:2006年5月13日,韩国和朝鲜决定,中断了半个多世纪的南北铁路大动脉即西部的“京义线”和东部的“东海线”于当月25日进行试运行。造成当年朝韩南北铁路大动脉中断的诸多因素中最根本的是()A.韩国和朝鲜实行不同的社会制度B.朝鲜半岛长期处于分裂状态C.美苏“冷战”局面产生的影响D.韩国和朝鲜经济发展差距巨大4.在纽约,一群青年人狂喊:“与其让俄国人的原子弹来轰击,不如自己毁灭算了!”在莫斯科,几名女大学生躲在宿舍内相拥哭嚎,等待末日的到来。在哈瓦那,天空中的每一个黑影、声响都令市民心惊肉跳。上述情景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1961年柏林危机B.苏伊士运河战争C.1964年越南战争D.古巴导弹危机5.就美苏对峙对世界造成的消极影响,老师在黑板上写了四个结论让同学们讨论,最后同学们一致认为有一项不正确,应该是()A.浪费大量资源,不利于经济发展B.德国和朝鲜的分裂C.世界一直处于核战争的威胁之下D.东欧剧变6.当今世界最成功的区域一体化组织非欧盟莫属,她起步于煤钢共同体的建立,发展于欧洲共同体,再到欧洲联盟。从发端来看,以下哪一因素起了关键作用()A.美国力促西欧联盟B.法德政治家远见卓识C.苏联咄咄逼人的威胁D.英法德三驾马车内联7.下表反映的是二战后,西欧对美国战争政策态度的变化情况,出现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朝鲜战争(1950~195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1973年)伊拉克战争(2003年)参与美国组织的联合国军侵略朝鲜不支持甚至批评美国的中东政策明确反对美国避开联合国对伊动武A.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世界多极化趋势日益明显B.苏联对西欧的强力支持,使西欧有了强力后盾C.西欧各国对美国的控制不满,双方反目成仇D.西欧国家一贯坚持正义,反对美国侵略弱小国家8.日本外务省次官粟山尚一在《动荡的90年代与日本外交的新展开》中写道:“当今世界20万亿美元的国民生产总值中,美欧各占5万亿美元,日本为3万亿美元……这也是共同分担国际责任的结构比例,要建立国际新秩序,就离不开5∶5∶3的合作。”这表明日本的企图是()A.不愿承担相应的国际责任B.谋求成为政治大国C.与美欧进行军事抗衡D.确立美欧日三足鼎立格局9.某中学课外兴趣小组在研究当代世界历史局势时,搜集了下列历史图片。请你为他们拟定一个最恰当的探究主题()A.美国霸权地位的衰落B.世界经济全球化C.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D.第三世界的崛起10.当今,美俄关系陷入“冷战”结束以来的最低谷之际,布什邀普京到其海边祖屋举行了一场非正式的“家庭式峰会”,以图软化俄罗斯的反导立场,并缓解两国的紧张关系。但是,这被媒体戏称为“龙虾峰会”的元首会晤。这一事实说明俄美两国()A.再次陷入“冷战”之中B.相互竞争,互相制约C.美国霸权,俄国顺从D.美俄分享世界霸权11.右图为联合国总部矗立的雕塑——《铸剑为犁》的照片,它所反映的世界主题是()A.反帝、反霸B.和平与发展C.反饥饿、反浪费D.共同劳动,共同创造12.我国古代的农业是一种典型的精耕细作农业,推动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力是()[A.农具的改进B.技术的提高C.小农经济的发展D.国家政策的推动13.下图为春秋时期铸造的牛尊,许多历史学家以它来证明春秋时期我国生产力有了很大提高。持这一观点的学者在观察此器时,必然要把注意力集中在()A.牛尊的制作材料上B.牛尊的腿上C.牛尊的鼻子上D.牛尊的背部14.《耕织图·耕图》为南宋作品,为历代帝王推崇和嘉许,右图为康熙命画家重新绘制的该作品,也反映了清代生产方式。材料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