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辽南协作体2010-2011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年级历史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8小题,每小题1.5分,共计57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这句话反映了我国古代A.手工业经济B.小农经济生产方式C.妇女地位提高D.商品经济发达2.右图是陕西米脂出土的东汉牛耕画像石。从图中能够获取的历史信息有①牛耕在当时得到了推广②中国传统步犁基本定型③东汉精耕细作技术得到提高④铁器开始用于农业生产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3.苏轼曾论述:“民庶之家,置庄田,招佃农,本望租课,非行仁义,然犹至水旱之岁,必须放免欠负、贷借种粮者,其心诚恐客散而田荒,后日之失必倍于今故也。”上述材料主要反映了宋代A.官府减轻农民负担B.地主致力民间赈济C.产生租佃经营方式D.租佃关系日益发展4.中国古代下列瓷器品种,最早出现的是A.白瓷B.青瓷C.青花瓷D.五彩瓷5.清政府曾经规定:“一户所领之织机不得逾百张,以抑兼并,过则有罚。”反映的实质是A.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B.清政府限制手工工场的规模C.清朝前期小机户兼并大机户D.封建专制制度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6.中国小农经济开始解体是在A.隋唐时期B.明清时期C.鸦片战争后D.甲午战争后7.李鸿章说“必先富而后自强,尤先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其以下活动体现了上述思想的是A.创办江南制造总局B.创办北洋海军C.创办京师同文馆D.创办轮船招商局8.清代陶煦的《租核·推原》记载:“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指然而独无恙。故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以上现象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的最大影响是A.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B.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C.有利于巩固统治D.阻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9.19世纪末桓台县苗世厚四兄弟在济南泺口经营粮食贸易,很快形成资金逾万的苗氏集团。苗氏集团得以发展的原因不包括A.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B.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C.西方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D.民间出现办厂热潮10.有史学家认为,新航路开辟以来,以西方为主导的世界体系,又造成了“全球分裂”。这里“全球分裂”主要是指A.政治纷争加剧B.军事对抗升级C.文化差异加大D.贫富差距拉大11.下图是英国部分年份申请专利数变化图。它反映了英国这一时期①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②不断改进生产技术③重视专利保护④已取得“世界工厂”地位A.①②B.②④C.②③D.①④12.1934年,中国银行低于市场价格买走烟台张裕酒厂25万的股票,从而控制了这家最大的工业化葡萄酒厂。这反映出影响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是A.外国资本的压制B.封建主义的束缚C.官僚资本的侵蚀D.股票市场的紊乱13.称谓的变化能反映历史的变迁。“查前清官厅视官之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殊为共和之玷。嗣后各官厅人员,相称咸以官职,不得再沿前清官厅恶称。”民国之初的这种变化是由于①西方思想的影响②封建制度的结束③五四运动的洗礼④民国政府的提倡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14.下面是《大公报》一则征婚广告:“一要天足,二要通晓中西学术门径,聘娶仪节悉照文明通例……”。此则广告在中国最早可能出现在A.19世纪中期B.20世纪初期C.20世纪中期D.20世纪后期15.在17、18世纪,荷兰与英国相继崛起。两国崛起的相似因素是A.进行海盗式的劫掠B.最先开始殖民扩张C.组建垄断性贸易公司D.率先开展了工业革命16..最终开辟了沿非洲海岸由大西洋进入印度洋航线的航海家是A.迪亚士B.哥伦布C.达伽马D.麦哲伦17.西欧国家开辟新航路的环球航行,先后经过的海洋是:①大西洋②印度洋③太平洋A.①②③B.③②①C.①③②D.②①③18.近代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是A.扩张与掠夺B.工业革命C.资产阶级革命D.贸易与投资19.破坏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的是A.鸦片战争的爆发B.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C.《南京条约》中的巨额赔款D.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势力的侵入20.鸦片战争后,中国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这种“解体”主要是指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