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选择题专练1.“消失的旧时光一九四三,在回忆的路上时间变好慢,老街坊小弄堂,是属于那年代白墙黑瓦的淡淡的忧伤……”以上是周杰伦的歌曲《上海1943》中的一段歌词,下列情况在1943年的上海不可能出现的是()A.青年男女身着西服、婚纱在西式教堂中举办婚礼B.恋爱中的青年男女把约会地点放在咖啡馆、西餐厅、电影院C.工人上班有的坐公共汽车,有的骑自行车。如果去北平出差也可以选择乘坐飞机D.徐小姐爱好很多,读书、阅读《申报》、看上海当地电视台播放的电视节目2.七月初七是中国传统的“乞巧节”(学习纺织工艺的节目)。它起源于我国古代“牛郎与织女”的美丽传说。导致这一节日形成的原因是()A.古代人民对美好爱情的向往B.人们对神话传说的钟爱C.自然经济长期占据主导地位D.人们对牛郎与织女遭遇的同情3.祈盼“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一个美好愿望,这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一个特点是()A.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有家畜养殖的传统B.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C.用牛力耕田使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D.采用“男耕女织式经营方式4.假如你生活在19世纪,你不可能做到的是()A.学习达尔文的《物种起源》B.乘坐汽船横渡大西洋C.在电灯下阅读《关税及贸易总协定》D.驾驶汽车外出旅行5.1915年,吴老太爷从浙江绍兴来到上海,他不可能看到()A.西式洋楼里,穿着离开叉旗袍的摩登女郎正在陪洋人吃西餐B.轮船往来于黄埔江上,汽车穿梭于南京路口C.报童在大街上叫喊:“卖报!卖报!《申报》头条新闻:国共合作破裂了!”D.有个男人正在购买“洋酒”和“洋布”6.维多利亚是英国著名的女王,她从18岁起执掌政权,统治了英国整整63年(1837-1901),并以自己的名字为时代命名,维多利亚时代是英国历史最为辉煌,最令人难忘的一个时代。下列哪项内容不符合这一时期的历史史实()A.新技术的推广应用B.日不落帝国的发展C.世界工厂地位确立D.福利国家的建成7.约翰•威尔金斯于1840年成为曼彻斯特一家棉纺织工厂的厂主。下列叙述中,你认为不正确的是()A.他的工厂使用以蒸汽为动力的纺纱机B.他能够坐火车上班C.他的车间里使用电灯照明D.有时他到伦敦乘汽船在泰晤士河观光游览8.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大型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写道:17世纪,英国“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了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英国“抢占了先机”和“傲视全球”的典型表现分别是()A.通过新航路的开辟,推动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B.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通过《航海条例》加强了海外贸易C.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通过工业革命成为最发达的工业国D.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确立了海上霸主和世界殖民霸主的地位9.列宁在《十九世纪末俄国的土地问题》一文中说:“社会主义就是消灭商品经济。”并认为,“只要仍然有交换那谈什么主义是可笑的。”下列那一政策体现了列宁的以上主张()A.新经济政策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土地法令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0.春联是我国独创的一种文学形式。贴春联是我国民间过春节的一项重要内容,常用以抒发人们对生活的赞美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1979年安徽玉明公性社员叶旗衡写道:“借新账还旧账账账不清,吃一万买一万斤斤不断。”横批“已经过去”这幅对联说明了()A.人民公社化运动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祝愿新的一年丰衣足食B.旧中国农民悲惨的生活状况已成过去C.改革开放的春风催绿了神州大地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显著效果11.在“欧风美雨”的影响下,中国的近代化艰难起步,社会生活也异彩纷呈。下列服饰既体现了中西合璧又融合了满汉风格的是A..西装B.长袍马褂C.旗袍D.中山装12.1971年,为扭转外贸逆差,尼克松政府宣布了“新经济政策”,决定征收10%的进口附加税和暂停用美元兑换黄金。立即遭到日本和西欧共同市场的强烈反对,在联合抗美的形势下,美国被迫同意美元贬值和取消进口附加税。……西欧共同市场国家还采取了种种反对美资控制的措施。上述材料反映的社会现象是:A.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经济摩擦B.西欧、日本经济崛起,抵制美国的经济控制C.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加强D.日本、西欧、美国的市场竞争13.在明清时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