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2010学年上学期宝丰一高高一月考历史试卷2009.9.23一、单项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1、从“传贤”到“传子”,从“公天下”到“家天下”()A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B是偶然出现的历史现象C不利于社会进步D在以后列朝列代没有被沿用2、在分封制下,诸侯在其领地所具有的权利是()①镇守疆土②设置官员③建立武装④征派赋役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3、西周按照血缘宗族关系构成的金字塔式宗法制等级是()A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B士-卿大夫-诸侯-周天子C周天子-卿大夫-诸侯-士D周天子-诸侯-士-卿大夫4、通过宗法制的实行,西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按宗法制的规定,下列在相关范围内一定能成为大宗的是()①周王室—-周王室正妻所生之子②周王室—-周王嫡长子、嫡长孙③诸侯国—-诸侯嫡长子、嫡长孙④卿大夫封地-—卿大夫嫡长子、嫡长孙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②③5、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请你判断,在西周的封国——鲁国的宗法体系中,处于大宗地位的是()A周王B鲁国国君C卿大夫D士6、“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求其宁息,岂不难哉!”秦始皇为“求其宁息”的措施是()A焚书坑儒B修筑长城C推行郡县制D攻打匈奴7、秦始皇在中国古代最先采用“皇帝”的称谓,对此表述不正确的是()A显示自己至高无上的权势地位B将自己的权威赋予神的力量C深感自己的不足,要向古代圣贤学习D统一中国大业完成,秦始皇志满意得8、秦始皇创立的皇帝制度,既是对前朝制度的否定,也受到了前朝制度的影响,它们是①禅让制②王位世袭制③分封制④嫡长子继承制()A①②③④B②③C②④D②9、秦朝形成了丞相制度,秦朝的丞相的具体职责是()①“掌丞天子,助理万机”②执掌群臣奏章,兼理国家监察事务③在中央各官职中地位最高,但受御史大夫牵制④名义上掌管兵权,实际上由太尉“掌武事”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③D①②③④10、秦朝中央官制中虚设其位的是()A卫尉B廷尉C太尉D少府11、秦朝中央和地方官员产生的方式是()A世代相袭B考试选拔C地方推荐D皇帝任命12、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A皇权至高无上B中央设三公九卿C地方推行郡县制度D颁布秦律,严刑峻法13、秦朝建立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进步作用,不包括()A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B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C促进了华夏文明的发展D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14、西汉初的中央集权体制与秦朝相比,最大的差别在于()A中央机构B皇帝权力C地方行政制度D丞相权力15、宋太祖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的首要措施是()A集中军权B集中行政权C集中财权D集中司法权16、“上(宋太祖)因谓(赵)普曰:‘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众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宋太祖据此思想所采取的措施是:()A削减节度使的实权B设参知政事为副相C设三司使管理财政D派遣文臣担任地方官17、下列对我国古代自秦汉以来中央和地方关系演变趋势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A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和监视B地方独立性增强,中央集权削弱C地方权力愈来愈小,中央权力愈来愈大D中央对边地治理渐趋严密18、唐朝中央政府三省的运转机制是()A尚书-中书-门下B中书-门下-尚书C尚书-门下-中D门下-中书-尚书19、下列属于削弱相权以加强皇权的措施有:()①西汉“中朝”形成②汉武帝颁布“推恩令”③隋唐实行三省制④宋朝设参知政事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D①②③④20、科举制度的进步作用不包括()A扩大了官吏来源B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C有利于世家大族垄断仕途D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局的稳定21、宋太祖和明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最相似的是()A设立特务机构B改变和分散地方机构及权利C废除原来的全国行政区划D改变选官制22、内阁制度正式确立是在()A明太祖B明成祖C明宣宗D明神宗23、下列官职或机构,具有检察职能的是①秦朝的御使大夫②明朝的按察司③北宋的通判④清朝的军机处()A①③B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24、通过改革最终在雅典确立民主制的是()A梭伦B克里斯提尼C伯利克里D屋大维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