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选修一历史:第八单元《日本明治维新》单元检测卷(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19世纪上半期,日本封建社会的统治基础开始动摇,最有力的依据是()。A.农民反抗斗争不断发生B.工商业者对幕府的限制和掠夺日益不满C.日本成为西方列强侵略的目标D.大盐平八郎在大阪领导武装起义解析幕府统治时期,武士是其统治的基础,大盐平八郎属于下级武士,他所领导的起义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影响,说明统治阶级内部也开始发生了分化,冲击了幕府统治和等级制度,动摇了封建统治秩序。答案D2.日本商人、资本家、新兴地主向将军、大名贷款,出钱购买武士身份,或直接参与藩政。这些历史现象说明()。A.已成为推动改革的政治势力B.要求摆脱封建束缚发展资本主义C.不满幕府统治要求改革社会现状D.经济实力增强,要求提高政治地位解析商品经济的发展引起了日本社会阶级结构和封建等级秩序的变化,商人、资本家和新兴地主的地位开始举足轻重,他们向将军、大名贷款,出钱购买武士身份,或直接参与藩政,反映了伴随着其经济实力的增强,要求提高政治地位。答案D3.19世纪前期,从根本上动摇日本幕府封建统治基础的是()。A.封建领主经济的衰落B.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C.阶级矛盾的尖锐和激化D.西方列强的侵略解析资本主义的发展引起日本社会阶层的深刻变化,工商业者对幕府的限制和掠夺产生不满,中下级武士迫于生计,屈身从事工商业,并产生了反抗思想。封建领主经济的衰落和阶级矛盾的尖锐化都是由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引起的,西方列强的侵略则是由西方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要求决定的。答案B4.明治维新前,日本国内出现的“开国论”者主张对外交往。其主要目的是()。A.主动输入外界先进文明B.反对抗击外来侵略C.避免日本沦为半殖民地D.维护幕府封建统治解析日本出现“开国”和“攘夷”争论是在日本被迫开国之后,开国论者主张对外交往的目的是学习外界的科技文明,实现日本自身的强大,以摆脱沦为半殖民地的命运。答案C5.“尊王攘夷”运动的重心在于()。A.尊奉天皇B.反对侵略C.尊崇皇室D.反对幕府封建体制解析尊攘派是为“攘夷”而尊王,“攘夷”即反对侵略,是中心口号,中心活动。答案B6.中下级武士以“尊崇皇室”和“击攘夷狄”为口号反对现存秩序,从根本上是因为()。A.树立天皇的权威B.日本新的生产关系尚不成熟C.列强入侵加剧了民族危机D.幕府统治者对外妥协退让解析日本不成熟的资本主义决定了当时日本新的生产关系还不成熟,不能产生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民主思想。为寻求反幕府的理论根据,中下级武士只能树起比幕府地位高且为封建主义所承认的权威,即天皇的权威。答案B7.倒幕派是明治维新前重要的政治派别,他们在推翻幕府统治的过程中,除大张旗鼓地进行军事讨伐外,还巧妙地利用了()。A.农民起义军的力量B.城市平民的力量C.天皇和大名的力量D.西方列强的力量解析在倒幕运动的过程中,中下级武士构成了倒幕派的主体力量,他们控制了西南诸藩的藩政,建立了根据地;与此同时,他们又巧妙地利用了明治天皇的名义。在这些有利的条件下,倒幕派顺利地完成了倒幕的目标,推翻了幕府的统治。答案C8.推翻幕府后建立的明治新政府实行“废藩置县”措施的作用是()。①彻底打破了日本长期以来的封建割据局面②有利于统一中央集权国家的建立③为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创造了条件④有利于各项改革措施的施行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明治维新前,各藩的首领大名享有各藩的世袭统治权,具有很大的独立性,这是建立在封建自然经济基础之上的一种政治形态,不利于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在废藩置县的同时,明治政府通过优抚政策,消除了大名对地方事务的影响,因此,有利于新政府改革措施的推广和施行。答案D9.下列对明治政府教育改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逐步建立起小学、中学和大学三级教育体制B.改变了过去只有武士子弟才能接受正规教育的局面C.取消了以四书五经等儒学经典为主的教学内容D.教育改革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人才解析解答此题,要关注教材有关改革后教育内容的叙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