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12月月考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号、科目填涂在答题卡上。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题目标号涂黑。答在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将试卷II和答题卡一并收回。第Ⅰ卷(选择题,共80分)一、单项选择题(共40小题,每小题2分,计80分。各小题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1.史书记载:“益(当时一部落首领)干启位,启杀之。”启这一做法,对我国古代政治制度产生的最主要影响是A.实行了禅让制B.建立了奴隶制国家C.开创了王位世袭制D.确立了皇帝制2.“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疑生争,争生乱,是故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堂乱。”这表明西周实行嫡长子继承制的主要目的是A.确立嫡长子的最高地位B.保证贵族血统C.强化中央集权制度D.稳定统治秩序3.《汉书》说:“秦遂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其中所谓的“周制”是指A.宗法制B.分封制C.郡县制D.礼乐制4.“乃使蒙恬通道,自九原抵甘泉,堑山湮(堙)谷千八百里”,此事发生于A.战国时期B.秦始皇时期C.汉武帝时期D.贞观时期5.据《汉书》记载,汉武帝时,某一官员“周行郡国,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这一官员的身份应是A.御史B.郡守C.巡抚D.刺史6.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讨论汉唐宰相制度的差异时说:“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最高议事机关称政事堂,一切政府法令,需用皇帝诏书名义颁布者,事先由政事堂开会决议,送进皇宫画一敕字,然后由政事堂盖印中书门下之章发下。”这则材料说明A.政事堂不掌握实际权力B.皇帝权力被严格限制C.机构设置重叠,官员冗滥D.宰相权力被分散削弱7.从明朝废丞相到清朝增设军机处的变化表明A.皇权专制日益强化B.中央与地方矛盾日益加剧C.相权重新得以恢复D.皇权与相权矛盾得以调和8.西南地区存在“土司恐土民向学有知,不便于彼之苛政,不许读书”,“向来土官不容夷人应考,恐其入学,与之抗衡”的情况。后来,清政府派遣官员管理地方,下令废除“禁部中夷人不许读书”的旧规,提倡在各改流地区广设学校,凡有条件办学的地方,均设立学校和教职,还规定取士名额。”由此看见导致西南地区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西南地区文化教育发展B.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的进步C.平定了“三藩之乱”D.实行大规模“改土归流”9.“王沔(音mian,三声),字楚望,齐州人。……加左谏议大夫、枢密副使。……改户部侍郎,参知政事。”文中的“王沔”最应该是A.汉朝人B.唐朝人C.宋朝人D.清朝人10.图1和图2中,我国当时实行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是图1图2A.郡国并行制、行省制B.分封制、郡县制C.郡县制、行省制D.分封制、行省制11.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单元学习结束后,有四位同学分别画出了“中国封建社会皇权地位演变趋势示意图”,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的一幅是12.有人曾对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战争发出这样的感慨:“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这场战争是A.第一次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3.有人说“西方人送来了一份令人不堪忍受的礼物来祝贺中国进入20世纪”。这里的“礼物”是指A.《南京条约》签订B.提出门户开放C.《马关条约》签订D.《辛丑条约》签订14.近代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A.兴中会B.同盟会C.华兴会D.国民党15.“亚东开发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上述歌词反映了A.国民革命运动B.辛亥革命C.抗战胜利D.新中国成立16.“……学子激扬焚佞府,群团奋起激街巷。众工人,上阵露锋芒,春雷响。……气轩昂,誓与列强争抗。抖擞中华民众志,挫败掠者千夫莽。”这首诗词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戊戌变法B.义和团运动C.辛亥革命D.五四运动17.毛泽东著名的词句“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抒发了博大的胸襟和远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