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作风不实的具体表现我们作风建设的现状是什么?应该讲总体是好的。特别是去年以来,县委把抓风气、抓观念、抓纪律贯穿始终,激发出了全县干部群众的激情和干劲,我们的发展势头进一步好转,工作成效进一步显现,外界口碑进一步提升。但是,随着我们发展的步伐越来越快,想办的事情越来越多,就会越发明显的感受到作风建设方面仍然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作风仍然是制约我们加快发展的重要因素。我们不得不经常反思:为什么同样的事情在先进地县能做好,而我们却办不到?为什么有些经过实践已经证明的完全行之有效的机制办法,到我们这里推不下去?为什么同时在谈的项目人家最后能落成,我们却成不了?为什么人家一个月能办成的事情,我们却需要两个月甚至三个月?为什么在别的地方领导交代一遍就行,我们却需要交代三遍四遍?为什么领导交给你一件事,总是这理由那理由讲条件、说“不行”?为什么很多事到了该办结的时间,总是完不成?为什么很多重点工作进展不快不理想,不着急也不汇报更不想法解决?为什么三令五申要求禁止的,有的单位和个人仍然我行我素?为什么有些工作反复地讲、反复地提,就是难以落实?这说明我们对新时代、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研究得不透,更重要的是我们的作风与先进地县相比,与群众和社会2各界的期望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这里,结合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十种新表现”以及工作实际,我列举一下我们在作风建设方面比较突出的问题,大家也对照一下自己和身边的人和事,看看自己是不是有这些现象,自己有没有受到这些现象的影响:一是份内的工作抓不好。不主动谋划,不主动研究,不主动调度,不主动协调。下级请示的工作光知道说不行,不说怎么行,一份文件、一份材料交上来迟迟没有回音,一放就是一两周,既不上传也不下达。领导安排一件事,当“甩手掌柜”和“二传手”,层层安排下去就完事了,具体干的怎么样也不清楚,连个回音都没有,等到哪天领导问起来才赶紧地打电话问问下面的人办的怎么样。二是交办的任务不落实。一项任务不考虑怎么落实好,先给领导出难题、讲条件,经常就是“没有纪要和文件不干”“不给钱不干”,高兴的就办、不高兴的就不办,合意的就办、不合意的就不办,好像只有领导帮他把所有问题都解决了他才去做。如果都这样,那我们还需要这些岗位和干部干什么?领导自己就能全部解决了。这种干部眼里没有执行力可言,满脑子考虑的只有自己合不合适。三是该担当的事情不担当。遇到矛盾绕着走,遇到难题躲着走。遇事首先想到的是“别找我”“这个不是我的活”,将3矛盾上交、责任下卸,潜意识里什么事情都想推给别人,一件事你推给我、我推给你,推诿扯皮、敷衍塞责,缺乏一种“宁可向前一步形成交叉,不能退后一步形成空缺”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往往因为一个小问题“踢来踢去”最终酿成大后果,甚至影响了全局的工作。四是工作任务到点完不成。时间意识不强,或者根本就没有时间意识。拖拖拉拉、慢慢悠悠甚至“火烧眉毛都不眨眼”,致使重点工作一天天没进展,眼看着等到时间节点不办不行或者实在完不成的时候再拿出来找领导汇报,找各种理由去解释,最后全推到领导这里,对后面的工作造成极大的被动,连弥补的机会都没有。五是光喊不练、只说不干。干工作表态多、嗓门高,“光打雷不下雨”,“撸起袖子加油喊”,用老百姓的话来说叫做“玩嘴”。贯彻上级精神,表态比谁都快,调门比谁都高,胸脯拍得比谁都响,就是见不到实际行动;对上级精神囫囵吞枣、一知半解,喊过了就是干过了;锦上添花、好落实的事愿意干,不好干、干了也没有多少好处的“烫手山芋”避之唯恐不及,有些还耍“小聪明”,把方便留给自己,把困难留给领导。六是不守纪律、不讲规矩。上班时间迟到早退、玩手机、打游戏、逛淘宝,说来就来、说走就走;开个会出来进去、电话不停、随意得很;别人的意见合意的就高兴,不合意的就不4高兴;接待客商洽谈项目的时候不用心、不用情、不严肃、心不在焉,影响对外的形象;对组织不忠诚、不老实,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当面不说、背后乱说,会上不说、会后乱说,平时不说、关键时候乱说。七是该协调的不协调、该争取的不争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