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建史复习资料•立面三分是指建筑由屋顶、墙柱、台基三部分组成中国古典木构建筑的优缺点•1.承重结构与围护结构分工明确。•2.抗地震性能好,墙倒屋不塌。•3.适用于不同气候条件的地区。•4.取材方便,加工容易。•5.不耐火,不耐潮湿,易腐蚀、虫蛀。建筑最初的两个基本形态——巢居和穴居一、架空的巢居——水网沼泽及热温丘陵地带的主要居住形式:“穿斗式”木结构的主要渊源——长江流域二、黄土地带的穴居及其发展中国土木混合结构建筑的主要渊源——黄河流域一、夏朝(奴隶社会建立)・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我国最早的规模较大的木构夯土建筑和庭院实例。・河南偃师二里头一号宫殿遗址,反映了我国早期封闭院落的面貌(廊院)。三、西周1.建立了严格的宗法制度(城市规模、城墙高度、道路宽度都有规格限定)2.最早的城市规划制度:《考工记》我国已知的最早、最严整的四合院实例陕西岐山凤雏村建筑遗址。3.瓦的发明,使西周建筑从茅茨土阶的简陋阶段进入了高级阶段。“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都城九里见方,每边辟三门,纵横各九条道路,南北道路,宽九条车轨,东面为祖庙,西面为社稷坛,前面是朝廷寝宫,后面是市场和民居,朝廷宫室市场占地一百亩。山西岐山凤雏村建筑遗址意义:(1)第一次见到的完整的"前堂后室"格局,是最先发现的两进式组群,显示出院与院串联的纵深布局的久远传统(2)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四合院,表明四合院在中国至少有3000年的历史(3)第一个出现的完全对称的严谨组群,意味古建筑群体布局水平的重要进展(4)第一次出现的用"屏"的建筑,就是后来的照壁,由此可知照壁早在西周初期就已经出现(5)迄今所知最早用瓦的建筑,标志着中国建筑开始向瓦屋过渡。骊山陵——陕西临潼骊山秦始皇陵平面图汉・明堂辟雍•①明堂辟雍是中国古代最高等级的皇家礼制建筑之一。•②明堂是古代帝王颁布政令,接受朝觐和祭祀天地诸神以及祖先的场所。•③辟雍即明堂外面环绕的圆形水沟,环水为雍(意为圆满无缺),圆形像辟(辟即璧,皇帝专用的玉制礼器),象征王道教化园满不绝。汉陵(图)三国•晋•南北朝(220年〜589年)“舍宅为寺”:北魏有许多佛寺是由贵族官僚的邸宅改建的,将前堂改为大殿,后堂改为讲堂,使得佛寺进一步中国化,不仅把中国的庭院式木架建筑使用于佛寺,而且使原来的私家园林也成为佛寺的一部分,因此佛寺也往往成为市民游览的活动场所。北魏时的河南登封嵩岳寺塔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佛塔。它属于密檐式塔,仅作礼拜对象而不供登临游眺。石窟可以分为三种:A、塔院型:源自印度支提窟,以塔为中心的窟(云冈石窟)B、佛殿型:模仿宅院佛寺,以佛像为供奉主体(较普遍)C、僧院型:源目印度毗诃罗,主要供僧众打坐修行之用,布置为窟中置佛像,周围凿小窟若干,每小窟供一僧打坐,此种石窟数量较少。新疆孜克尔石窟——最早的石窟隋、唐、五代时期建筑•隋代的兴建的大兴城是我国古代规模最大的城市,隋朝灭亡后,唐朝继续在此定都,并更名为长安。主持修建者是宇文恺。•安济桥又名赵州桥,建于隋代,由著名匠师李春设计和建造,距今已有1400年的历史。它是当今世界上跨径最大、建造最早的单孔敞肩型石拱桥。赵州桥的特点:(1)四个敞肩券,减少1/5自重(2)桥洞增加水流量——排洪、减少水压(3)铁件加固(在相邻拱石之间加嵌腰铁)——连接28道拱券(4)桥面两侧42块石栏板,雕刻龙兽花草图像,刻工精细、生动;增添了桥身的轻秀气韵(5)造型平缓舒展、轻盈流畅。唐代建筑特点(1)规模宏大,规划严谨(2)建筑群处理愈趋成熟(3)木建筑解决了大面积、大体量的技术问题,并已定型化。(4)设计与施工水平提高:掌握设计与施工的技术人员“都料”的出现,意味着建筑技术分工和技术管理的进展。(5)砖石建筑有进一步发展主要体现在砖石塔的演进。唐时砖石塔有楼阁式、密檐式与单层塔三种。一部分砖石塔的外形已开始朝仿木的趋势发展。(6)建筑艺术加工的真实和成熟。宋汴梁城市建设的重要变化:规模较唐长安小,建筑密度大,土地利用率高,布局打破了里坊制度,形成按行业成街的情况。《营造法式》《营造法式》是我国古代最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