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才之路】-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二节基础达标训练湘教版必修3一、单项选择题1998“年长江流域出现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读1998年6~9月长江某水文站”观测到的水位、流量变化趋势示意图,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回答1~2题。1.关于图中发生的地理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A.流量最大和水位最高同时出现B.流量最大和降水最多同时出现C.水位不是最高,但流量达到最大D.流量不是最大,但水位达到最高解析:获取图中信息即可答题。图中显示1998年水位线在8月下旬达到历史最高水位,但1998年流量没有达到历史最大流量。答案:D2.产生图中现象的主要原因有()①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②湖泊广布,对长江流量的调节功能强③地势起伏大,流水侵蚀作用强④泥沙大量沉积使河床升高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解析:水量小、水位高的现象,说明该地河流河床抬高了;而河床抬高与泥沙大量沉积有关,泥沙沉积又说明水土流失严重。答案:C下图为某海岸景观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3.此景观在我国多分布于()A.渤海沿岸B.黄海沿岸C.东海沿岸D.南海沿岸解析:该景观描述的树木生活在海岸潮间带,属于红树林,而红树林是热带、亚热带海滨才有的树种,符合条件的地区只有南海沿岸。答案:D4.近年来,我国某些沿海地区该植被的面积有所扩大,其主要目的有()①涵养水源②减少台风、海浪的侵袭③为过往船只提供避风场所④保护生物多样性⑤淤积泥沙,生成新地⑥增加用材林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⑤D.②④⑤解析:沿海地区扩大红树林面积的目的是为了发挥红树林在防止台风和海浪侵袭、保护生物多样性、促淤造陆方面的作用。答案:D下图是~年各年5月中下旬长江中游洞庭湖和鄱阳湖水体面积变化对比图。读图回答5~6题。5.该时期两湖水体面积变化的特点是()A.两湖水体面积均持续减少B.两湖水体面积变化基本同步C.洞庭湖水体面积变化逐年减小D.~年鄱阳湖水体面积变化最大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两湖泊的面积都呈现先减小,再增大,然后减小的趋势;两湖泊面积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年5月中下旬至年5月中下旬鄱阳湖水体面积变化最大。答案:B6.该时期鄱阳湖水体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鄱阳湖流域降水量的变化B.鄱阳湖流域蒸发量的变化C.鄱阳湖出水量的变化D.长江干流入湖水量的变化解析:影响湖泊面积的主要因素是河水注入量,我国锋面雨带推移时间不同,导致长江流域5月中下旬的降水状况不同(雨带推移到此则降水多,河流进入汛期,注入湖泊水量大增,则湖泊面积增大,反之湖泊面积缩小),从而影响河流注入湖泊水量,进而影响湖泊面积变化。答案:A鄱阳湖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湿地是中国首批7“”“个国际重要湿地之一,素有珍禽王国候鸟”“”天堂中国第二长城之美名。近几十年来,由于湖区不合理开发,鄱阳湖湿地面临生态失衡的严重危机。面对此现状,国务院于年12月12“日批复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结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分布图,完成第7~8题。7.鄱阳湖湿地与三峡湿地相比,不具有的重要价值是()A.维持生物多样性B.调蓄洪水和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C.航运和旅游观光D.发电解析:鄱阳湖湿地地势较低,落差较小,并且位于湿润地区,其灌溉、发电作用不明显。答案:D8“”.鄱阳湖被誉为候鸟天堂,其在冬季成为迁徙鸟群重要栖息地的原因是()A.气候适宜、湖滩面积大,水浅B.湖底砂砾石广布,水质好C.湖区少有大雾,能见度好D.湖泊受人类活动影响小解析:鄱阳湖成为冬季候鸟栖息地的原因有纬度低,气候适宜,适于越冬;湿地面积广,滩涂、浅滩等鸟类活动的场所多。答案:A二、综合题9.若尔盖湿地(102°29′E~102°59′E,33°25′N~34°00′N)总面积300000公顷,主要由草甸草原和沼泽组成,是中国最大的泥炭沼泽区。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阴影部分为若尔盖湿地,该湿地地处________高原。(2)图示为该地区7月等温线的分布状况,推测该地区的地势有何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简要分析在该地区形成草本泥炭沼泽的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