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低年级童话教学策略童话是儿童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通过丰富的想象,离奇的故事情节、夸张的表现手法塑造了一个个寓意深刻、脍炙人口的故事。人教版实验教材中,小学低年级课文中童话所占的比例较大,这些充满童言童趣的童话故事是小学生阅读新课本的首选。作为一名语文教育工作者,自觉地引领孩子进入童话的圣殿,亲近童话,让孩子们享受快乐的童年,是义不容辞的职责。那么,如何在低年级进行童话教学呢?我们语文组利用集备时间,经学习讨论,并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从如下几点谈起。一、以“语言文字”为载体,品悟童话之美新课标指出,阅读应“有所感悟和思考”。但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他们还缺乏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人生阅历,怎能对经典的童话有深刻的感悟呢?“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童话的语言是浅近、生动、简练、质朴的,教师只有以“语言文字”为基础,引导他们去品读文本,理解文本,体会文本,感悟文本,才能较好地引导学生进入童话世界1、品品读读,感悟童话语言之美童话中简洁、流畅、生活化的语言,对于发展儿童的语言有积极的作用。童话中对话比较多,能塑造出性格迥异、栩栩如生的童话形象,有利于训练孩子的表达能力。例如人教版第二册《夏夜多美》一文,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课文,故事情节生动、语言优美,学生很爱读。故事里的小蚂蚁和睡莲姑姑的对话,睡莲姑姑和蜻蜓萤火虫的对话,都非常符合儿童的生活用语,学生很容易就能掌握。因此,对于这样的文章,教师只需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度读读品品,感悟到童话语言之美就可以了。2、合作表演,体会童话形象之美一篇童话,就是一个童话剧,表演童话符合小学生好动的特点。表演,需要研究课文,分角色准备“台词”,互相配合。为了演好童话剧,学生就会认真地去读课文积极地研究课文,同学之间也会相互合作。表演使学生不知不觉中走进了童话世界,融入了童话之中,成了通话中的一员,体验到了童话形象之美,这种体验是一般的阅读学习活动所不能达到的。3、借助插图,再现童话意境之美低年级学生由于受阅读能力的限制,在读课文前,最感兴趣的是课文中色彩鲜艳的插图:他们凭借插图感知人物形象,再现童话的场景,了解故事的梗概。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插图,引导学生观察,想象,再现童话中的意境。如人教版第二册《两只》小狮子一课的教学,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观察文中的插图,推测哪一只是懒狮子,哪一只是勤狮子?学生纷纷举手发言,有的说懒狮子是躺在地上双手抱头闭着眼睛睡觉的那只,有的说勤狮子是腿架得老高什么也不干,尾巴上扎着蝴蝶结的那只。这时,教师可以趁机引导:懒狮子这个样子就是“懒洋洋”。你们什么时候也会懒洋洋的?这样学生形象地理解“懒洋洋”这个词并能运用。学完了这个环节后,再次请学生看插图并想一想,你想对懒狮子或勤狮子说些什么?学生有的说:“懒狮子,你要向勤狮子学习,刻苦练习本领。”有的说:“勤狮子,你长大后肯定能成为百兽之王的。”……教师两次借助插图,把观察、理解词语以及说话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引领学生进入童话的意境之中二、以“教材空白”为着眼点,体验创编之趣1、抓住反复的故事情节续编“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像”。童话故事中大胆夸张的想象正符合启发学生想象的要求,发挥学生的创造性。童话故事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相同的情节和语言往往反复几次,人物的活动非常明确而有次序。抓住这些特点能够帮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积累语言。如人教版第一册《自己去吧》一文,类似的情节反复两次,相同的词语多次出现因此,我认为设计一个这样的续编练习有必要——先是师生合作编,教师说开头小猴子想到树上摘桃子吃,他对妈妈说,妈妈,带我去摘桃子吧!他妈妈会再怎么说呢?学生模仿课文内容接下去编。有的说:这棵树不高,自己去吧!有的说:要想吃桃子,自己去摘吧!……接着启发学生想象:还会有哪些小动物是自己学会本领的呢?请你也学着课文的样子编故事。孩子们兴趣盎然,编出小松鼠自己学会摘松果,小鸡自己学会找虫子等等故事。在课堂上,借助教材给学生提供的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