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毕淑敏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但丁)我们的身体就像一座园圃,意志是这园圃里的园丁……让它荒废不治还是把它辛勤耕植,那权力都在于我们的意志。(莎士比亚)一个真正有修养的人必须具备三个品质:渊博的知识,思维的习惯和高尚的情操。没有知识或知识不足就难免愚昧;不习惯思维就会造成粗鲁或莽撞;没有高尚的情操,就是卑俗。(车尔尼雪夫斯基)毕淑敏:当代著名女作家,祖籍山东,1952年生于新疆伊宁,长在北京。作者简介“文学的白衣天使”(17岁)1969年入伍,在西藏阿里当兵11年。历任卫生员、军医。(28岁)1980年转业回北京进工厂任主任医生。医生时代(35岁)1987年开始发表作品;(37岁)1989年加入中国作协;现国家一级作家作家时代主要有中、短篇小说集《女人之约》《昆仑殇》《预约死亡》散文集《素面朝天》《提醒幸福》《保持惊奇》长篇小说《红处方》等字词扫障:宽宥游弋轻觑麾下广袤赘余窗棂坍塌要诀困厄鸠占鹊巢自惭形秽(yòu)(yì)(qù)(huī)(mào)(zhuì)(líng)(tān)(jué)(è)(jiū)(huì)成语解释1.自惭形秽:“惭”,惭愧;“形秽”,容貌丑。原指因自己容貌举止不如别人而感到羞愧。后泛指因不如别人而感到惭愧。2.间不容发:(jiān)中间容不下一根头发。比喻与灾祸相距极近或情势危急到极点。3.形销骨立:形容身体非常消瘦。4.俯拾即是:只要低下头来捡取,到处都是。形容多而易得。5.鸠占鹊巢:斑鸠占据喜鹊的巢。比喻强者欺凌弱者,获得现成的东西。6.李代桃僵:李树代替桃树僵死。比喻兄弟相爱相助,患难与共。后用以指互相顶替或代人受过。第一步:标明段落,浏览文章,将文章分为三部分第二步:概括每部分内容分析文章结构第一部分(第1——6)引出话题——如何布置我们的心灵空间。第二部分(第7——18)分析人们的精神世界里应该建立“三间小屋”。第三部分(19——20)指出把精神的三间小屋建筑得美观结实的条件,并希望在此基础上把小屋扩建成精神大厦。作者说的三间精神的小屋各有什么用途?走进三间小屋第一间:盛着我们的爱与恨第二间:盛放我们的事业第三间:安放我们的自身第一间小屋:盛放我们的爱与恨一个穿灰色羽绒服的中年妇女和其女儿走到高等教育出版社附近的路口处,刚好一名衣著破烂的老人骑三轮车拐弯,车上的铁丝将年轻女子的裤子剐了一条两三厘米长小口。中年妇女怒而推搡着老人,嘴裏喊著:“赶紧赔钱!”周围上百名路人围观。当时这对母女女子的母亲要求老人赔她50元。被推搡的老人噙著泪水不停地恳求著,手裏捏著一叠毛票,总共8元零4分。无奈之下,老人“扑通”一声跪下,不想对方丝毫没有反应,老人连续下跪十次。“不就破一个小口子吗,至於这样为难人家嘛。”看著下跪的老人,旁观路人纷纷劝说“得饶人处且饶人”。面对路人的指责,中年妇女毫不在意,坚决要让老人赔钱。这一下把围观的群众惹怒了,在附近大厦当保安的武先生愤怒地说:“对待这样一个年迈的老人,她们真是欺人太甚。”说完,他将口袋裏的23元钱塞在老人手裏。在老人恳求和解未果的情况下,中年妇女最终拨通110报警。德外派出所的民警赶到现场进行调解,但该中年妇女认为赔偿的钱不够,拒绝和解。这时,围观群众自发掏出钱来,一元、两元、十元……最后凑够了50元。老人再次向围观群众下跪,并不断地说:“谢谢,谢谢。”中年女子拿到钱后,拉著女儿一声不吭离开了。对父母的尊爱,对伴侣的情爱,对子女的疼爱,对朋友的关爱,对万物的慈爱,对生命的珍爱……对丑恶的仇恨,对污浊的厌烦,对虚伪的憎恶,对卑劣的蔑视……这些复杂对立的情感,林林总总,会将这间小屋挤得满满,间不容发。第一间小屋:盛放我们的爱与恨何玥,12岁逝,生前在广西桂林山村一所希望小学读书,留守儿童。她的父母常年在广东打工,之前跟着父母在广东汕头读小学,直到五年级才回到金宝老家读书准备升初中。学校设有奖学金,她每年都得,所以学费几乎不用父母担心。2012年4月,何玥即将小学毕业,却被查出患有高度恶性小脑胶质瘤,住院进行了第一次手术。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