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倍数和因数【教学内容】: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P70—72的例题及相应的“试一试”P72“想想做做”第1—3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倍数和因数的含义,初步理解倍数和因数相互依存的关系。2、使学生依据倍数和因数的含义以及已有乘除法知识,通过尝试、交流等活动探索并掌握找一个数倍数和因数的方法,能在1—100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某个数的所有倍数,找出100以内某个数的所有因数。3、使学生在认识倍数和因数以及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提高数学思考的水平。【教学重点】: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教学难点】:探索并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教学准备】:每位学生准备12个完全相同的小正方形【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创设情景,激发兴趣谈话:我们每个人肯定都有好朋友,谁愿意向全班同学介绍一下自己的是谁?指名回答。提问:是否可以说×××是好朋友?小结:这说明朋友的关系是相互的(板书:相互),我们必须说谁是谁的好朋友,不好单独说谁是好朋友。二、主动探索,体会领悟1、认识倍数和因数的意义。(1)、提出活动要求:下面我们先来做一个游戏,每位同学的桌上都有12个正方形大小完全相同的小正方形。请你用这12个大小完全相同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想一想有多少种不同的拼法?每排摆几个?摆了几排?你能用简单的乘法算式把自己的摆法表示出来吗?(2)、学生分组操作,填表:每排摆几个1264摆了几排123算式(3)、组织汇报,根据学生交流板书:12×1=12,4×3=12,2×6=12。(4)、谈话:还有不同的想法吗?每排能摆5个吗?12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能摆3种不同长方形,并且列出了三个不同的乘法算式,千万别小看这些乘法算式里面藏着大学问呢?下面我们就来研究这些算式中的学问。咱们就以4×3=12这道乘法算式为例,因为3和4相乘得12,所以我们说,12是4的倍数,也是3的倍数,反过来,4和3都是12的因数。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要研究的内容—倍数因数。(5)、提出要求:根据6×2=12,12×1=12谁能说出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因数?(6)、拓展练习:你能不能当一下小老师,出一个算式来让同学们练一练?学生写算式。根据这个算式,你会说一说,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7)、小结:通过刚才的讨论,我们明白了倍数和因数都是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它们是互相依存的,不能单独地说哪个数是倍数,哪个数是因数。(8)、出示一道除法算式:18÷3=6。根据这个算式,你能说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吗?(9)、小结:看来,我们不仅可以用乘法算式来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同样也可以用除法算式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下面我们就进一步来学习倍数和因数。2、探索求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1)学习例1,谈话:在刚才交流的过程中,我们知道12是3的倍数,18也是3的倍数。3的倍数是不是只有12和18?还有没有其他的数呢?出示自学要求:思考:求3的倍数用的是什么方法?观察:写3的倍数时要注意些什么?(2)学生汇报:生1:可以背3的乘法口诀。3×1、3×2生2:3+3=6、6+3=9生3:在找3的倍数时,可以按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用1、2、3……与3相乘,每次乘得的积都是3的倍数)谁能总结一下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3)你能用这样的方法来做两道题目吗?试一试:(1)2的倍数有:(2)5的倍数有:(4)仔细观察2、3、5的倍数,你有什么发现?把你的发现和同桌交流一下。根据学生交流归纳: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3、探索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1)提出问题:试试看,用自己的方法找出36的所有因数!教师提示:因为这个问题有点难度,你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同桌讨论,或者向书本请教,得到启发。下面请选择你喜欢的方式,找出了36的所有因数,注意要有序、不重复、不遗漏。请填在作业纸上,如果能把怎么找到的方法写在下面更好(2)学生汇报方法。方法1:想乘法算式36×1=36,36和1是36的因数;18×2=36,18和2是36的因数;12×3=36,12和3是36的因数;9×4=36,9和4是36的因数;6×6=36,6是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