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浅谈乐理课的教学艺术VIP免费

浅谈乐理课的教学艺术_第1页
1/3
浅谈乐理课的教学艺术_第2页
2/3
浅谈乐理课的教学艺术_第3页
3/3
浅谈乐理课的教学艺术作者:长沙市十一中李政内容摘要:本文针对音乐学院附中、音乐学校和音乐培训班中的乐理教学问题,从课堂教学中如何导入乐理、学习乐理、运用乐理三个方面来探讨乐理课的教学艺术。阐述了乐理教学要围绕音乐来进行,让学生通过欣赏音乐获得感性认识;分析体验音乐得到理性认识;创作音乐达成对乐理的运用和更深刻理解。关键词:乐理感性理性欣赏创作乐理是打开音乐殿堂大门,走进音乐世界的第一把钥匙;是音乐爱好者提高音乐素养的重要课程;更是音乐专业生报考音乐院校的必考科目。每年数以万计的音乐考生以各种方式在学习乐理,一位音乐学院的教授针对某些“乐理培训班”发出了感叹:“现在,有些乐理课脱离音乐讲理论,教法呆板,课堂枯燥乏味这样的教学会扼杀学生的音乐天赋!”的确,乐理教学的现状值得我们思考和解决。乐理课是音乐课,“音乐课程的综合,是以音乐为标准的综合。”乐理课也应以音乐为载体,充分运用音乐的要素并贯穿于教学过程之中。一、欣赏音乐,导入乐理“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教学中的导入环节是教学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其意义不容忽视。乐理课中利用音乐欣赏来导入,既符合教学直观性原则,也符合音乐课的审美要求,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学习兴趣,降低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困难。1、欣赏音乐导入可以提高学生对乐理的兴趣。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选择优美、动听的音乐导入,能够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音乐导入要做到导得“巧”、导得“活”、导得“实”。精美的导入,可以在旧课与新课,老师与学生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课堂教学中可采用播放音乐导入,也可以展示教师的自身特长,通过自己演唱、演奏来导入,这样既可增强教师的亲和力,又能提升学生的兴趣。例如在导入“民族五声调式”这一内容时,教师先唱(奏)几段优美的民歌,学生就很来劲,能把学生迅速带进课堂中。又例如在学习“调式变音”理论时,通过欣赏《野蜂飞舞》来导入,快速活泼的音乐能激发起学生的浓厚兴趣和探究心理。教师趁热打铁,引导学生分析探究,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2、欣赏音乐导入可以增强对乐理的感性认识。“一切音乐技能、音乐理论,都只能建立在音乐听觉的基础上”。乐理课上如果没有听觉上的感性认识,而直接讲授的理论将是空中楼阁。选择适当的音乐导入相关的乐理知识,学生会更容易接受。比如,在学习“音程”理论之前,选用歌曲《半个月亮爬上来》的独唱与合唱片段,进行对比欣赏就很好。从内容来讲,适合理解“旋律音程”与“和声音程”的理论;从难易程度来说,学生耳熟能详开口就能唱;从听觉效果而言,旋律优美,和声丰富,能迅速抓住学生的心。这样欣赏导入的乐理知识,建立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学生不觉得有多神秘,对后面的理论学习能起到良好的铺垫作用。二、联系音乐,学习乐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因此,乐理教学中,要以感性认识为基础,注意学生的审美体验,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让学生在分析音乐、感受音乐中学习乐理知识。1、学习乐理以分析音乐为前提。乐理知识源自于音乐作品,任何离开音乐的理论都是令人费解的,要善于通过音乐作品来总结归纳乐理知识。课堂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要提出合适的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最后得出结论。例如学习“民族五声调式”时,为了让学生掌握民族五声调式的音阶特点及旋律特征,判断出民歌的调式类别。可以要先找出一些经典民歌,如《杨柳青》、《太阳出来喜洋洋》、《一根竹竿》、《龙船调》、《小河淌水》等。让学生反复演唱,感受调式色彩。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这些歌曲结尾音有什么不同?旋律中出现的音有哪些?启发学生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综合得出结论,总结出分析的方法有些乐理课不通过分析音乐来讲理论,而以教师为中心直接灌输理论知识,不管学生学得如何,只顾按照已备的教案、时间表灌输知识。课堂上,把学生当成知识的接受器,教师绝对是主宰而非主导,学生是完全被动的。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几乎是一言...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浅谈乐理课的教学艺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