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专题训练(四)──重视应用联系实际的简答题一、题型特点:简答题要求对各种物理现象,用文字或公式来说明、比较或论证,简答题常用“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试解释”、“试说明”等方式来提出问题,它的解答一般用文字叙述,或用公式说明,或用作图来论述。回答时要求语言准确,文字精练,说理充分,结论正确。既了解“物”,又懂得“理”,真正“以物说理”。二、解题策略:解答问答题必须有两个逻辑层次:一是要有准确的结论;二是要有充分的理论根据。具体可归纳为:审题意,抓本质、善推理、作答案这几个步骤。审题意:弄清题中叙述的已知条件、所涉及的物理现象和过程。抓本质;找准原理与规律。要寻找到题目中的关键词及与之相关的物理原理和规律,然后组识好语言把这些词镶嵌到答案中。作答案:将说理过程分清层次,简要作答。语言一定要规范、准确、要尽量用物理的书面语言。必要时可以采用公式、图表等方法,把自己的方案讲清楚。应注意,要根据物理知识解答问题,不要凭借“想当然”和应用生活上的语言来代替物理的语言。“关键词”一般是物理术语。三、归类练习:力学部分(2009)同学们可能都有这样的发现:书包的带子做得比较宽并且不光滑,请你说出这样做的物理道理。(2008)阅读短文,回答下列问题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中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嫦娥一号卫星从这里开始自己的奔月之旅,开启了了中国深空探测的新里程。嫦娥一号卫星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送入到运行周期约为16小时,近地点200公里,远地点51000公里的轨道,星箭分离后,先在这条轨道运行两圈,在这个期间将在远地点作一次小的轨道变轨,将近地点抬高到600公里。在16小时轨道上运行第三圈到达近地点进行第一次大的轨道变轨,将轨道周期变为24小时。在轨道上运行三圈,再次到达近地点,作第二次大轨道变轨,将轨道周期增加到48小时。嫦娥一号卫星在这三条大椭圆轨道上运行共7天,当它在调相轨道运行结束到达近地点时,再做第三次大的轨道变轨,使卫星进入地月转移轨,随后嫦娥一号卫星将沿着这条轨道飞向月球。(1)就你观察图片和文中所提供的相关信息,提出两个与物理知识有关的问题,并解答。[答题示例]问题:火箭在升空过程中为什么会越来越快?回答: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问题1:。回答:。问题2:。回答:。(2)卫星与火箭脱离后,嫦娥一号卫星打开太阳能帆板,其作用是什么?1.现在我市对中心城区主干道路改造基本完成。小明发现,为了方便对埋在地下的水电气管网进行维护,施工时工人在人行道路面上先垫了一些沙子和碎石,再在上面铺上硬质的大理石地砖,所有地砖上都有粗糙的条纹,其中还有些地砖上有凸起的棱,这就是为了方便盲人行走的盲道,如图所示。请你用物理知识解释:(1)地砖上有粗糙的条纹起什么作用?(2)盲人为什么能通过脚底的感觉来判断盲道?2.如图所示甲、乙为家庭电路常用的两种墙壁开关,其按钮可绕面板内某轴转动.根据你的生活经验,你认为哪一个较易损坏,说明理由?3.理发时,为了避免发屑沾到衣服上,经常在人身上围上一块布,理完发后,理发师用力抖动布将发屑去掉。请问理发师抖掉发屑的做法,属于哪种物理现象,并加以解释。4.现在新型高速列车“和谐”号动车组已驰骋在主要铁路线上,从而拉开了全国铁路第六次大提速的大幕。如图所示的CRH2型动车组由5节车箱组成。(1)请仔细观察车头的外形,谈谈这样设计的好处。(2)乘客在站台边候车时,为什么要站在离轨道一定距离的地方才能确甲乙保人身安全?5.小峰同学很爱动脑筋,一天,他将一块冰放到一只盛水的杯子中,此时水面刚好与杯子口相平,冰块露出水面一大部分,然后他就出去玩了,过了一段时间,他回来发现冰块不见了,他想冰块熔化了,可是杯子里的水还是满满地,他百思不得其解,请你帮他想一想,这是为什么?6.皮球落地后又弹起的闪光照片如图19所示。请回答以下问题:(1)小球从A下落过程中,能转化为能;小球撞击地面发生形变时,能转化为能;小球反弹恢复过程中,能转化为能.(2)再仔细观察该图,你还发现了什么.(3)请分析说明皮球在什么位置时的动能为零。7.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