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天佑学案1课题詹天佑备课人学习目标1.我能牢固把握课文中的11个生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并且能把这些生字写优美。2.我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感受最深的部分。3.初步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脉络。学法指导1.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会圈点勾画、批注及编写文段序号。2.通过独立思考、深情朗读、小组合作:①在通读课文基础上,找感受最深的部分;②小组说说感受最深的原因;③再次感情朗读感受最深的部分,抓关键词背诵这些句子;④抄写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3.认真研究学案,独立思考,限时30分钟完成;规范书写,运用好双色笔;小组合作探究,答疑解惑。学习过程知识链接:詹天佑(1861—1919)江西婺源人。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铁路工程专家。关于修筑京张铁路的背景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之后,我国开始由封建社会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失败后,我国被迫签订了中日《马关条约》。从此,帝国主义列强以开设银行、强迫贷款、投资铁路、开矿办厂等方式,对我国加紧经济侵略。其中,从1895年到1899年,帝国主义国家在我国攫取了近1万公里的铁路修筑权。帝国主义控制的铁路修到哪里,他们侵略的魔爪就伸到哪里。在铁路附近,帝国主义列强竞相办厂开矿,掠夺我国的资源。到19世纪末,列强争夺铁路权的斗争更加激烈,甚至以武力威逼清政府。原打算自己修筑铁路的清政府,在列强争夺面前,束手无策,只得把一条条铁路修筑权,拱手送给外国。列强在我国投资修筑铁路,除了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外,还附有种种条件,包括控制铁路和沿线地区以及运输军队等。一、自主学习1.整理课前搜集的材料。(1)关于京张铁路的资料:(2)关于詹天佑的资料:2.正确读写:杰出、修筑、设计、施工、阻挠、控制、轰动、艰巨、毅然、铲平、勉励、恶劣、泥浆、岔道、居庸关、悬崖峭壁、狂风怒号、惹人讥笑我在自学生字词时,容易读错的字是:(),容易写错的字是:()3.我在读课文时,词语我理解我会用(在课文中标出这些词语并作批注)。4.我在读课文时,能一边读一边思考,我把自己的理解、自己的感受在书上作批注,我读书过程中还有以下疑问需要请教:(1)(2)(3)5.我在读课文后,课文内容我知道,我能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我知道课文的中心句是:()围绕这一中心句作者选取了这样几个典型事例:接受任务、()、()、()。6.我能把课文读流利通顺有感情。二、合作探究释疑问难(1)在勘测线路的过程中,詹天佑遇到了什么困难,他是怎么说的、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在书上做标记),我从中感受到:(2)我知道居庸关的特点是(),开凿方法是()。我知道八达岭的特点是(),采用的开凿方法是()。我会分别用图来表示:(3)火车经过青龙桥遇到的困难(),詹天佑设计了(),解决了这个难题,我根据课文画的“人”字形线路图是:(4)小组学习中,我需要质疑的问题是:时间分配三、达标检测:1.给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出。塞外(sàisāi)狂风怒号(háohào)要挟(yāoyào)差不多(chāchà)2.组词。挠()施()浆()讥()绕()旋()桨()肌()毅()庸()岔()劣()貌()康()峦()势()3.阅读片段,完成问题。居庸关山势高,岩层厚,詹天佑决定采用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的办法。山顶的泉水往下渗,隧道里满是泥浆。工地上没有抽水机,詹天佑就带头挑着水桶去排水。他常常跟工人们同吃同住,不离开工地。八达岭隧道长一千一百多米,有居庸关隧道的三倍长。他跟老工人一起商量,决定采用中部凿井法,先从山顶往下打一口竖井,再分别向两头开凿。外面两端也同时施工,把工期缩短了一半。(1)詹天佑在开凿隧道时采取了哪两种凿井的方法?原因是什么?第一种是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种是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看下图代表哪处山岭?填写在图下括号里,然后在图上画出詹天佑采取的凿进示意图。()()(3)从文中画线的部分,你想到了哪些四字词语或成语?至少写两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