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场所的防火对策分析【摘要】自改革开放为我国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尤其在第三产业上,娱乐业趁机发展,以飞快的速度遍布城市的每一个角落,虽然这种发展,满足了人们的精神生活的,但是其中蕴藏的种种安全隐患,也同样值得关注。近几年,公共娱乐场所发生了数起群死群伤的重、特大火灾,文章通过火灾案例分析社会市场经济发展下的小型公共娱乐场所消防安全现状,解决消防监督管理上盲点和难点,提出防火对策。【关键词】娱乐场所;防火对策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娱乐场所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满足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但是其中一些娱乐场所导致了群死群伤重、特大恶性火灾事故,如:酒吧火灾、俱乐部火灾、网吧火灾等等,这一幕幕触目惊心的画面却暴露了娱乐场所火灾隐患不容忽视,警醒人们牢记因小火酿成大灾的沉痛教训,这类场所的消防安全急需加以重视并着力解决。最近很多的公共场所安全事故在电视、报纸等媒体上频频被曝光,在引发了社会普遍关注的同时,也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敲响了警钟。如何才能改变消防安全的现状,把隐藏的安全问题防患于未然,成为了当今我们将要解决并面对的头等问题。一、娱乐场所的消防安全现状在很多的公共场所里,顾客的流通量很大,同时也是消防安全最薄弱的地方,管理者忽视公共安全,简单为了个人利益,为了营造场所气氛和效果,扩建场所规模,把大量的室内空间都用于装饰的建造上。只有为数不多的几家能够达到消防安全规定的标准,实际上这就是自欺欺人,把公共的生命财产安全当儿戏。(一)业主重视不够,场所存在先天性隐患目前,绝大部分小型公共娱乐场所属个人投资,选址位置较隐蔽,所在建筑先天性隐患较多,通风条件较差,出入道路第1页共6页状况较差,消防安全设施较欠缺,加之业主对消防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忽视消防安全工作,在新建或改建内部装修时往往不主动报送消防部门审核和验收备案,导致这些场所在投入使用前就已经埋下许多先天性火灾隐患。(二)二次装修设计存在安全缺陷很多小型公共娱乐场所为了节约投资成本,但又想提升装修档次,在隐蔽工程中擅自降低消防技术标准,致使建筑耐火等级降低,火灾危险性增加。经营者还采用质量低劣的产品、大量的木材、塑料、纤维织品等可燃装修材料和吸音海绵、聚氨酯泡沫等合成材料,布置各种易燃可燃的装饰物,未经阻燃处理。这些合成材料,燃点低、毒性强,燃烧分解生成大量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氰化氢、甲醛等有毒烟气,一旦这些场所发生火灾,则给火场被困人员造成了致命的危险,这些毒烟会使人们在极短时间内失去了逃生能力。(三)经营周期短,超员经营小型公共娱乐场所大多经营时间不长,新开和倒闭时有发生。小型娱乐场所按照等级管理划分是属于派出所消防监督管理范围。但是目前派出所民警人数少,任务重,对消防工作了解不够深入,无疑使部分小型公共娱乐场所的消防安全工作处于失控漏管状态。即使一些场所经营时间较长,而业主也可能多次更换,从而容易造成消防监督管理工作脱节。大部分的小型公共娱乐场所都不限消费者人数,管理混乱,尤其在节假日,基本都存在超员经营的情况,一旦发生火灾,人群拥挤,很难及时进行人员疏散,极可能导致群死群伤事故。(四)场所内消防器材、设施不完善大多数小型公共娱乐场所未按要求设置消防应急照明灯和应急疏散指示标志,一旦发生火灾,则场所内一片漆黑,人员很难顺利疏散。场所安全出口的常闭式防火门经常处于开启状态或存在闭门器损坏、顺序器未安装甚至拆除防火门的情况也是屡见不鲜。部分业主为节省开支,场所室内消火栓箱内水枪、水带被挪用、被盗或损坏不及时补充,灭火器药剂失效不更换。有的小型公共娱乐场所虽按消防技术规范要求安装了机械排烟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等消防设施,但未对第2页共6页这些设施进行维护保养,致使其处于停用状态。(五)从业人员消防意识差,缺乏消防常识大多数小型公共娱乐场所人员流动较快,多数未建立消防安全管理制度,业主及员工素质普遍较低,对法律、法规不熟悉,只知道获取利润,而没有消防安全意识,缺乏消防常识。场所内存在乱拉电线、电气设备超负荷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