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第一次月考试卷(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8分)1.关于对考场内一些物理量的估测,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的是:()A课桌高度约为80cmB考场内的气温约为50℃C一份理化试卷的质量约为80gD一块橡皮从课桌掉到地上所用时问约为5s2.下列等式正确的是()A.2Km=2×1000=2000mB.30mm=30×100Cm=0.3mC.10Cm=10×0.01m=0.1mD.2m=2m×10dm=20dm3.2015年3月27日,中国城堡室内乐团在福州于山九日台音乐厅举办音乐会。台下的听众能够辨别出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根据声音的()A.响度B.音色C.音调D.振幅4.如图2所示,将正在发出声音的音叉放入水中,能观察到音叉周围溅起许多水花。这说明()图2A.发出声音的音叉在振动C.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响度会变大B.超声波具有能量D.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速度会变小5.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的强弱由声源振动的频率决定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C.人耳听觉频率范围是D.深夜跳广场舞时将音量调小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6.下列实例中,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A.利用B超检查身体B.利用声呐探测海洋深度C.利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D.医生用听诊器诊断疾病7.甲、乙两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假如把他们的运动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处理,他们同时从起跑线起跑,经过一段时间后他们的位置如图Ⅰ所示,在图Ⅱ中分别作出的在这段时间内两人运动路程S、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图像,正确的是()8.晓燕在学校春季运动会百米赛跑中以16s的成绩获得冠军,测得她在50m处的速度是6m/s,到终点时的速度为7.5m/s,则全程内的平均速度是()A.6m/sB.6.25m/sC.6.75m/sD.7.5m/s9.如图2-8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边缘,一端伸出约为尺长的一半,力拨动钢尺,听它发出的声音,并观察它的振动情况。然后减小钢尺伸出长度,使其伸出约为尺长的,图2-8用相同的力拨动钢尺,再次实验,得到的结论是()A.声音变大B.频率变高C.振动变慢D.响度变小10.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由速度公式可知,物体的()A.速度大小恒定不变B.速度与路程成正比C.速度与时间成反比D.以上说法都对11.马斯克于2013年首次提出了超级高铁的计划。他设想乘客坐在类似胶囊的“车厢”里,“车厢”在低压管道中被发射出去,沿着空气轨道行驶,其速度最高可以达到约1200km/h。根据上述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车厢”的速度可以达到1000m/sB.材料中描述的1200km/h是指“车厢”的平均速度C.坐在“车厢”里面的乘客相对于自己的座位是静止的D.在“车厢”加速启动阶段,面向前方的乘客由于惯性将向前倾12.一辆汽车沿平直公路行驶路程s与运动时间t关系如图所示,汽车运动平均速度最大的是()A.ab段B.bc段C.cd段D.de段13.小明爸爸的车因红灯在路口等待时,坐在车内的小明突然发觉自家的小车在后退,其实车子并没有动。小明有这种感觉是因为他选择的参照物是()A.旁边车道先行的公交车B.小明爸爸C.地面D.自家小车14.二胡是中国的民族乐器,有粗(内弦)、细(外弦)两根弦,拉弓时马尾和弦摩擦发出声音,如图所示,下列做法不能改变二胡音调的是()A.用手指按压同一根弦的不同位置B.手指按压在弦的相同位置,从摩擦内弦换到摩擦外弦C.加大摩擦弦的力量D.旋转弦轴,增加弦的紧张度15.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B.吹奏笛子时,演奏者用手指按住不同气孔,是为了改变发出声音的响度C.公共场合要“轻声慢语”指的是减小声音的音调D.超声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16、关于图中的现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BCDA.拉小提琴时,手在不同位置按弦,是为了改变响度B.抽出罩内空气,听到闹钟的声音变小,说明发声体在振动C.道路两旁设置隔音墙,是为了防止道路上的汽车发出噪声D.发声的音叉靠近乒乓球,球多次被弹开,说明发声体在振动二: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36分)17.某次测量如图所示,被测物体的长度是cm。18.如图2-15所示,接通电源,此时能听到电铃发出的声音。现用抽气设备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的声音会逐渐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最后甚至听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