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大雁一中2007届高三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第I卷(选择题共30分)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仙鹤丘壑喝彩赫赫有名溘然长逝B.饿殍乘桴孵化怫然作色春风拂面C.倔强崛起谲诈精神矍铄攫为己有D.慰藉籍贯舟楫嫉恶如仇即景生情解析A项“溘然长逝”中的“溘”读“kè”,其他均读“hè”。B项“饿殍”中的“殍”读“piǎo”,其他均读“fú”。D项“慰藉”中的“藉”读“jiè”,其他读“jí”。C项均读“jué”。答案C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回肠荡气讳莫如深熏陶渐染三缄其口B.囤积居奇推陈出心退避三社亦步亦趋C.风调雨顺感恩带德再接再励户枢不蠹D.哗众取宠凤毛麟角甘之如怡黄梁美梦解析B项“心”应为“新”,“社”应为“舍”,C项“带”应为“戴”,“励”应为“厉”,D项“怡”应为“饴”,“梁”应为“粱”。答案A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1)从这里可以感受到封建文化对小说创作的残酷,也更可以感觉到那些古典现实主义大作家和他们的不朽作品的崇高可贵。(2)当读到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时,我们当然知道,它的意思并不字面所传达的,它有着更为深远的含意。(3)二十多年来,这个教人自强不息的回答总是像在夜雾茫茫的大海上的一座灯塔,若隐若现,时明时暗,照着我的人生航程。(4)“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这两句话可以理解为女子的自语,或理解为她恐怕因自己的热情主动而显得,想极力掩饰自己的。A.镇压在于耸立荒唐羞愧B.扼杀在于伫立荒唐羞窘C.镇压限于耸立唐突羞愧D.扼杀限于伫立唐突羞窘解析“扼杀”比喻压制、摧残使其不能存在或发展(多用于对人才或文学);“镇压”指用强力压制,不许进行活动(多用于政治)。“不在于字面所传达的”是字面一点意思都传达不出来,“不限于字面所传达的”是字面能传达出一部分意思。“耸立”一般指很高大的建筑或山脉;而“伫立”指长时间地站着,指人或拟人化的东西。“唐突”指乱闯、冒犯之意,而“荒唐”指(思想、言行)错误到使人觉得奇怪的程度,显然原句的意思并非如此。“羞窘”侧重于“窘”,“羞愧”侧重于“愧”,诗中的女子无“愧”可言。答案D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含熟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庄子此时面临着双重诱惑:他的前面是清波粼粼的濮水以及水中从容不迫的游鱼,他的背后则是楚国的相位。B.他永远有着我们不懂的地方,山重水复,柳暗花明;永远有着我们不曾涉及的境界,仰之弥高,钻之弥坚。C.中国诗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变化。而且逐渐腐化。这种现象在中国文化里数见不鲜。D.今年,国际知名汽车厂商纷纷觊觎登陆潜力无穷的中国市场,在这目不暇接的情况之下,众多国内厂家也相继推出“蓄谋已久”的新车型以应对挑战。解析D项“目不暇接”形容眼前美好事物太多,或景物变化太快,眼睛来不及观看。而句中是说这种情况“目不暇接”显然是错了。答案D二、(每小题3分,9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5~7题.鲁迅笔下的阿Q,对于自己进监狱并不烦恼,而以为“惟有圈而不圆,却是他‘行状’上的一个污点”。不仅如此,鲁迅用一百多字详尽描写“阿Q立志要画得圆”却未能如愿的过程,其用心又是什么?鲁迅在《阿Q正传》中并没有解答的问题,却在其杂文中暗示了解读的钥匙。鲁迅认为,圆滑是中国国民的特征之一,大团圆是中国小说、戏曲的重要特征,甚至自然景观的欣赏也有“十景病”的圆满心理,鲁迅认为,中国的历史只有两个时代:“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这一种循环,也就是‘先儒’之所谓‘一乱一治”’,也就是原地不动地转圆圈。阿Q所画的圆圈,不是一个普通的圆圈,而是中国文化的象征符号。阿Q的精神胜利法,就是国民希求圆满的象征。阿Q的地位一降再降,面对种种不幸,心理上仍能够圆满,精神上仍能够胜利,就典型而近乎夸张地凸现了国民希求圆满的心态。阿Q的“革命”是传统的画圆圈式的“革命”的翻版。阿Q式的革命即使成功了,也不过是另换一个皇帝甚至暴君,“在自己的瓦砾中修补老例”。因此,不能简单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