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煤矿安全管理工作分析摘要。通过分析在建设过程中煤矿存在的主要矛盾和现状,以丁集煤矿为例分析了建设期间的安全管理重点,并提出了一些合理化建议。关键词:安全;在建煤矿;建议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煤炭需求量在不断增加,据中国煤炭工业发展咨询中心预测,到20XX年华东地区煤炭缺口为344mt,我国到20XX年建成300处高产高效矿井,产量占全国煤炭产量的一半。随着大批煤矿相继进行建设,在建煤矿的安全需要引起高度的重视。1在建煤矿与生产煤矿的区别及安全现状1.1在建煤矿与生产煤矿的区别。在建煤矿与生产煤矿有比较大的区别,使得安全管理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二者主要区别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系统的完善程度:生产煤矿各系统已基本完善,各工序衔接比较自然顺畅,安全程度相对较高。在建煤矿各系统基本上都处在建设当中,还未完善。一些相对完善的系统还存在或多或少的缺陷,尤其在工序的转换和系统的调整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无法预料的问题,而这类安全隐患不容易发现,是在建煤矿最大的威胁。安全重点:煤矿的安全重点基本上都是是采煤和掘进,生产煤矿的安全重点是采煤,掘进相对是次要的。在建煤矿的一般还未接触到煤体,安全重点是掘进,其作业过程是肯定要接触煤体的,虽然对煤体特性有一定的掌握,但由于是初次遇到新煤体,对煤体的了解不深,同时,在建煤矿各系统未完善,临时设施多、抗风险和事故能力较薄弱,安全压力大。1.2在建煤矿当前安全现状。据统计,2005年,全国煤矿共发生死亡事故3341起,其中,在建、技改矿井发生特大事故15起,死亡占特大事故总数的25.9%[1]。在建煤矿事故高发的主要原因有如下几点。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不落实:一些国有煤矿企业主要负责人重生产、轻安全,向煤矿下达的产量、掘进进尺等指标越来越高,在这种考核指标的压力下,导致矿井负责人盲目追求产量和利润。一些国有重点煤矿干部责任心不第1页共5页强,作风漂浮,不严格执行领导干部下井带班制度,各种责任制和规章制度没有真正落实下去。安全管理混乱,“三违”现象严重:一些煤矿管理人员不执行《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采用串联通风;不使用防爆设备;一些煤矿工作面微风甚至无风作业;顶板管理不及时,甚至有空顶作业现象;瓦斯监测监控系统作为应付检查的工具,探头随意布置,管理维护跟不上,形同虚设,起不到应有的作用;放炮不检查瓦斯,工人违章放炮等。安全培训工作不到位,职工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差:一些煤矿采掘一线工人多数为农民工,且乡镇煤矿的工人流动性很大,培训工作又不到位,工人素质比较低,安全意识和自主保护能力差,违章作业现象相当严重。2丁集煤矿及外委单位管理2.1丁集煤矿概述。淮沪煤电有限公司丁集煤矿位于XX省XX市XX县区丁集乡西北部,设计生产能力5.0mt/a,系统能力为8.0mt/a,全矿井两个回采工作面集中生产。2003年10月开始建设,预计2007年10月投入生产,建设工期36个月。田集电厂为配套项目,矿井生产的煤炭直接运往电厂,电厂规模2400mw,一、二期各1200mw,一期2007年6月建成,二期20XX年建成。丁集井田面积约107.09km2。共有可采煤层9层,其中主要可采煤层为5层,煤厚3m左右。赋存稳定,煤层倾角平缓一般2°~12°,构造简单到中等,煤质属中灰、中~高挥发份,中等~中高发热量,特低硫、富油、特低~低磷的气煤和1/3焦煤。全井田拥有地质储量1282528kt。煤质特点:①瓦斯高。瓦斯含量13-1煤层17.33m3/t,11-2煤层12.95m3/t、8煤层13.6747m3/t,4-1煤层9.91m3/t,为高瓦斯矿井;②地温高。本区地温梯度平均为3.21℃/百m,为地温异常高温区,第一水平大部分块段地温高于37℃,处于二级热害状态。针对本矿特点,采取分区通风方式,抽出式通风方法,主、副井进风,风井回风。矿井采用立井分区开拓,前期以主井、副井和中央风井3个井筒开拓北区,井底水平-826m。后期在南部以副井和回风井两个井筒开拓南区煤层,井筒位置暂定在丁集镇东南2km附近,井底水平暂定为-1000m。矿集中两个工作面出煤,第2页共5页形成一矿两面高度集中化生产,实现矿井高产量、高效率、高效益。主井装备2套25t箕斗,选用jkmd-4.5×4Ⅲ型落地式多绳摩擦提升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