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五常市自然地理环境介绍2010/10/121、自然地理:气候特征——五常市属中纬度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夏短冬长,寒暑悬殊。初春来临,祖国南方已绿满枝头,这里依然白雪皑皑,直至5月初,大地始出现初春气息。全市平均气温3--4℃,7月气温较高,平均为23℃,最高达35.6℃,1月气温较低,月平均为零下19.1℃,最低达零下45.4℃。全年无霜期130天左右。年平均降水量625毫米。土地状况——五常市在地理构造上,属大兴安岭与长白山小兴安岭两个褶绉之间的一个坳陷部。境内地层的构成岩石种类繁多,成土母质复杂,主要类型有:残积物、河湖相沉积物、淤积物,黄土状母质等。土壤种类有11个土类33个亚类,主要土壤有暗棕色森林土、白浆土、黑土、草甸土、沼泽土和水稻土。暗棕壤主要分布在东部的山区、丘陵地带,全市共有384.7万亩,白浆土主要分布于丘陵和山前洪积台地,全市有262.6万亩。适合于发展林业。黑土主要分布在漫岗和坡地上,全市有127.6万亩,黑土层厚,基础肥力高,适合于各种农作物的生长。草甸土主要分布在岗间洼地及拉林河、忙牛河两岸的漫滩地、低级地上,全市有234.5万亩,改造后适合种植水稻。水稻土主要分布在拉林河、牤牛河等河流两岸,地势平坦,排灌便利的地区,土质肥沃是水稻的主产地块。矿产状况——五常市矿产资源丰富,现已发现和探明的矿产20余种。金属类有磁铁、钛铁、2/7黄铜、黄铁、铬、镍、沙金、汞;非金属类有石英、长石、褐煤、水晶石、石英砂、石墨、石棉、粘土、耐火土;建材类有大理石、建筑石、优质工程砂、河流石;化工原料有蛇纹石、兰铁、草炭等。山林状况——五常境内多林密,山地面积占总面积近60%,长白山系张广才的主峰老爷岭(俗名大秃顶子)坐落在五常东南边境,海拔1696米,是我省最高的山峰,全市有海拔300米以上的山峰271座。林地面积206673公倾,境内木材总蓄积量达1225万立方米;有人参、平贝、黄芪、刺五加等野生药植物300余种,蕨菜、薇菜、黄花菜等山菜10余种,还有木耳、元蘑、黄蘑等菌生植物,山葡萄、猕猴桃等浆果植物,松子、榛子、橡子等野生油料、淀粉植物。野生动物有东北虎、紫貂、鹿、熊、狍子等和鸟类共200余种。农业状况——五常市自然资源呈“六山一水半草二分半田”分布。地形地貌复杂,有山区、丘陵区和平原区,地跨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四个积温带,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3.6°C,无霜期115天至139天之间,平均降水量608毫米,日照时数2629小时,常年积温2600°C-2700°C。林地面积630万亩,木材蓄积量3000万立方米,有人参、平贝、黄芪、刺五加等药用植物300余种和薇菜、黄花菜等山野菜10余种。境内有以拉林河、忙牛河、溪浪河三大水系为主的大小河流97条,年平降水量92亿立方米,年径流量32亿立方米,自然泡沼400多个,有大小水库塘坝2800多座,干支渠水利构造物1000多座,位于忙牛河上游的龙凤山水库是中型水库,水面4万亩,可蓄水2.7亿立方米。实有耕地360万亩(计划内面积240万亩),年产粮食25亿斤左右,有水田面积160.4万亩,占全省十分之一,占哈市四分之一,年产水稻16亿斤左右,商品量12亿斤,被誉为张广才岭下的“水稻王国”,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全国水稻五强县之一。有蔬菜和两瓜面积45万亩,设施蔬菜3.1万亩,每年绿色瓜菜产量100万吨左右,杜家油豆角、山河白黄瓜、小山子山地西瓜等创出了地方名牌。绿色畜禽饲养量分别达到80万头、22万头、792万只、8万只,年产肉蛋奶4.8万吨、2.1万吨、7500吨。渔业放养水面8.6万亩,年产水产品9200吨,本地独有的鱼类品种龙凤鲫享誉省内外。3/7水利状况——五常水系发达,河网密布,年径流总量为35亿立方米,人均占有量达4200立方米。境遇内地表水资源丰富,有拉林河、阿什河两大水系,溪浪河、忙牛河等河大小河流397条,自然泡沼400多个,河流总长约2240公里。位于忙牛河上游的龙凤山水库是全国大中型水库之一,蓄水2.7亿立方米,水面4万亩,灌溉面积的40万亩.拉林河水源充足,位于源头的磨盘山水库是哈市最大的居民饮水水源地,蓄水可超过4亿7千万立方米。河、库、塘适于水产养殖,有鲤、鲫、草、鲢等淡水鱼和草虾、河蚌等水产品50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