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解决问题--瓶子的容积【教学内容】义务教育人教版教科书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第27页例7和“做一做”及相关内容。【学习目标】1.会运用转化的思想,求不规则瓶子的容积。2.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会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灵活运用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教学难点】通过动手操作、讨论的过程,完成瓶子容积的计算过程。【教具、学具准备】PPT课件,雪碧,农夫山泉,具有魔力的矿泉水瓶6个等。【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师生交流:⑴师:亲爱的同学们,老师知道天气热时同学们最喜欢喝饮料了,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许多好喝的哦,看,这是什么呀,透心凉---?生:心飞扬。师:接的这么顺溜,看来电视没少看呀。你会求它的体积吗?用什么公式呢?这位同学你的声音好洪亮呀,V二sh,V二nr?h,来,恭喜你获得雪碧一瓶!不要羡慕,老师还有很多好喝的哦,看这是什么,对,农夫山泉——?2生:有点甜。师:先说好,老师今天不是来推销水的也不是打广告的,是要带领大家一起学习瓶子的容积的。(板书课题:瓶子的容积)师:那么大家能直接求这个农夫山泉瓶子的体积么?生:不能。师:为什么呢?是因为雪碧比农夫山泉好喝么?生:不,因为农夫山泉瓶子是不规则的物体,而雪碧的瓶子是规则的圆柱体!师:那么这个不规则的物体怎么求呢?生:要把不规则的物体转化成规则的物体。(板书:转化)师:来,这瓶水送给最先回答出来的你。不要着急哦,老师还有魔力的瓶子哦。想要么?那得看大家能不能用转化思想完成任务喽!来,看下今天的学习目标,齐读一遍,哇,大家的声音这么响亮,是不是冲着我的饮料来的呀?老师有这样一个瓶子,请看题!(设计意图:通过回忆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和转化的数学思想,为解决新问题做好铺垫。奖励学生饮料并说还有魔力的瓶子,为了让学生产生好奇心,吸引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出示课本27页例7(一)阅读与理解:师:从题中你知道了什么信息?求的问题是什么?你来说。(找不同的同学来回答)3(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学会自己收集信息,理解题意。)(二)分析与解答:师:瓶子不是一个完整的圆柱,怎么样求瓶子的容积呢?请同学们根据老师给大家出示的问题,为了让大家动手操作看得更清楚,老师提前给大家准备了具有魔力的瓶子,只要你用力一晃就会变色的哦,六人一个小组,拿着瓶子开始讨论吧!1.小组合作探究:(边做演示,边思考下列问题)(1)瓶子的容积是由几部分组成的?(2)倒置前后水的体积有变化吗?(3)瓶子的容积能转化为圆柱计算吗?2.全班交流汇报。(1)师:时间到,同学们讨论的好激烈啊。好的东西是要分享的。哪位同学愿意上台来给大家分享一下呢?(生上台演示讲解)生(蓝色小组):瓶子不是一个完整的圆柱,它的容积可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水的体积,也就是一个圆柱体。还有一部分是空气的体积,形状是不规则的。瓶子的容积就等于水的体积+空气的体积。当把瓶子倒置的过来,里面水的体积没有发生变化,也就是说正放水的体积和倒放水的体积是相等的,那么空气的体积也是不变的,此时正放空气的体积就等于倒放空气的体积。所以瓶子的容积就等于4水的体积:3.14X(8三2)2X73.14X(8三2)2X18=3.14X16X7=3.14X16X18=351.68(cm3)=904.32(cm3)正放水的体积+倒放空气的体积!(找两个小组到讲台展示,老师总结)(设计意图:通过在小组中参与合作交流,既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表达能力、倾听的能力。)师:同学们,他们讲的怎么样,把我们的大雨点送给他们。下面请带入数据来计算吧,1,3,5小组负责计算水的体积2,4,6小组负责计算空气的体积。看看哪个小组算的又对又快。(1,3,5小组)汇报结果:(2,4,6小组)汇报结果:空气部分的体积:师生一块集体计算,最终结果。瓶子的容积:351.68+904.32=1256(cm3)=1256(mL)师:还有更简便的方法么,或者不同的想法么,谁来说一说?(2)生(红色小组):因为瓶子的容积等于正放水的体积+倒放空气的体积!我发现水的体积和空气的体积是两个同底不同高的圆柱。可以把它们拼接成一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