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家校合力共促孩子健康成长VIP免费

家校合力共促孩子健康成长_第1页
1/8
家校合力共促孩子健康成长_第2页
2/8
家校合力共促孩子健康成长_第3页
3/8
家校合力共促孩子健康成长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是学校和家庭的共同责任,二者需要相互配合。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为了孩子一生的幸福。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都应该为此而努力。家庭教育对学校教育的效果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具有正确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的家长,会支持并配合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增强学校教育的效果;反之,家庭教育中错误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则会削弱学校教育的效果。如果学校能及时对家长的教育理念进行一定的指导和纠偏,提升家庭教育质量那么,学校各项改革措施的推行和落实,也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新时期下,学生管理和教育的难度逐渐增加。一方面是因为学生的发展环境、成长经历不同,以往的一些做法和策略已经“无效”;另一方面是因为学生发展过程中的新问题不断涌现,如学习动力不足、学习兴趣缺乏、抗挫折能力低、校园欺凌频发等。在这种情况下,家长需要不断提升家庭教育能力,才能更好地配合学校教育、参与学校教育;而学校教育更需要联合家庭教育,双管齐下,为孩子营造合适的、良好的成长环境,增强教育效果。、提升家庭教育能力,是家校共育的重要内容1•家庭教育具有学校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对孩子一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大量的研究已经表明,家庭及家庭教育直接影响孩子的成长。美国一项研究发现,孩子早期的家庭生活环境和父母教养行为会对青春期孩子的大脑产生明显影响。与正常儿童相比,生活条件较差、被父母忽视、被父母打骂的孩子在青春期时,大脑中海马和杏仁核两个脑区的体积更小。而海马和杏仁核两个脑区与孩子的情绪记忆等密切相关。2015年,教育部发布《教育部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出“家庭教育工作开展的如何,关系到孩子的终身发展,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家长需要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而学校和教师也需要关注家庭教育,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支持2•家长提升家庭教育能力需要学校和教师的专业帮助与指导教育孩子是一门学问,教育者需要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孩子身体健康出现问题时,家长可以求助于医生,但当家庭教育遇到问题时,家长往往觉得“求助无门”。2014年12月,共青团中央联合北京大学共同发布了《2014中国城乡家庭教育现状白皮书》。对10.83万名中小学、幼儿园学生家长的调查结果显示,37.82%的家长不知道教育方法;超过一半的家长希望在孩子出现问题时能得到专业帮助。但是,目前学校、社会能提供给家长系统学习家庭教育的渠道还不足以满足家长的现实需求。学校和教师作为专业的教育工作者,除了不断提高自身育人能力外,应该从专业上帮助家长提升家庭教育能力,从而提高家庭教育质量,更好地促进孩子健康成长。虽然提升家庭教育能力是家校合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但当前学校在帮助家长提升家庭教育能力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第一,有的学校没有认识到家长资源的重要性。学校和家长之间合作意识欠缺,学校和家长之间的沟通不足,家长资源也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第二,家长“被动接受”而非“主动参与”。学校的做法是单向地向家长汇报孩子各个学科的成绩,传达对家长配合学校工作的要求,只有极少部分家长会在家长会后留下来主动与教师交流。教师与家长之间只有“下达”而没有“上传”的渠道。第三,家校合作的形式单一、内容有局限。从形式上说,家校合作的形式单一,交流的途径有限,不利于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深入合作。在内容上,教师与家长的交流主要以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日常表现为主,忽略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关于学生性格、人格和情绪等方面状况的交流非常少,教师对家长家庭教育能力的帮助和指导也比较少。因此,学校需要在家校合作方面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适当的调整,才能发挥帮助家长提升家庭教育能力的作用。二、学校帮助家长提升家庭教育能力的建议在家庭教育需要学校教育的帮助和指导的情况下,学校如何从自身出发,帮助家长提升家庭教育能力呢?下面从内容、机制、资源、方法等四方面提出建议。1•在内容方面:提升家长“读懂孩子”的能力“读懂孩子”是教育者的基本功,家长...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家校合力共促孩子健康成长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