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第一章第七节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学案教学目标1.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老子和道家学派;孔子及其在思想、教育等方面的贡献;百家争鸣(主要学派及其代表人物、著作、思想主张);《诗经》和屈原;以孟子和庄子为代表的散文;春秋战国时期的艺术(帛画、青铜器、音乐等);天文地理方面的成就;名医扁鹊和中医四诊法。2.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①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古代文化空前繁荣,出现了老子、孔子等闻名世界的大思想家。他们的思想对我国后代乃至世界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②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天文地理、医学等方面均处于世界先进地位。③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学艺术成就,在我国文学艺术史和世界文学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表现了中华民族伟大的创造力,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化的巨大贡献。3.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①通过对春秋战国时期重要思想家思想主张产生根源的分析,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有关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观点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②通过对百家争鸣这一重要文化现象产生的原因、条件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③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有关历史材料,培养学生对历史材料进行阅读、理解、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春秋战国时期的重要思想家及其观点。难点:百家争鸣产生的原因、条件。【预习学案】一、思想1.春秋时期的老子和孔子(1)老子:创始人,著有《》。有朴素思想;政治上主张“”,反对严刑峻法。◎拓展:老子“无为”主张的实质是什么?企图阻止新兴的封建政治、经济发展,维护即将崩溃的奴隶制秩序。(2)孔子:创始人,大思想家、教育家。“”是其思想核心,政治思想有保守的一面,孔子维护周朝的“”,主张贵贱有“”。①教育:他是伟大的教育家,以“”的思想办学,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②古籍编订:相传孔子晚年编订和整理了、、、、五部书,就是后来的儒家“”。③影响:他的思想后来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文化也成为我国传统文化中最主要的部分。◎拓展:孔子“仁”和“礼”的思想:①孔子哲学思想的核心是“仁”,即“爱人”,这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伦理准则。要求人们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他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认为“苛政猛于虎”,主张以德治民。②强调“礼”是孔子的另一个重要观点。“礼”实际上是“君臣父子上下尊卑”的等级关系。在孔子心目中,周礼是最理想和完美的,可惜春秋社会的现实是“礼崩乐坏”,因此他主张“克己复礼”。这反映了儒家学派“厚古薄今”的历史观。③“仁”“以德治民”和“礼”之间内在联系:“仁”是孔子哲学思想的核心,“以德治民”是其政治思想,是“仁”在政治领域的具体表现。而“礼”则是“仁”的具体规定。2.战国时期百家争鸣①墨子:墨家创始人,主张“”、“”和“”。②孟子:儒家代表,主张“”、“民贵君轻”;荀子:儒家代表,主张“”,具有思想。③韩非子:代表,认为历史是向前发展的,主张政治改革,实行法治,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拓展:诸子百家代表的阶级利益:墨家是小生产者、小私有阶层在政治上的代表;儒家孟子是贵族地主在政治上的代表;荀子是地主阶级在政治上的代表;道家是没落的奴隶主贵族在政治上的代表;法家是新兴地主阶级在政治上的代表。二、文学艺术1.文学①《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集至的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对后世文学有重要影响。②屈原:创“楚辞”体,以《》最有名,是历史上伟大的诗人。③诸子散文:孟子的文章以见长;庄子文章,想象丰富。2.艺术①绘画;成为一门独立艺术,有壁画、帛画,代表作有《妇女凤鸟图》、《御龙图》;青铜装饰发展到完整画面,如四川出土的铜壶。②音乐:水平高,以湖北随州曾侯乙墓出土的全套为标志。◎拓展:屈原在1953年被世界和平理事会确定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这四人是:屈原、哥白尼、莎士比亚和但丁。三、科学技术1.天文:《春秋》记录公元前613年出现哈雷彗星,早于欧洲年;春秋历法形成固定系统,确立原则,早于西方160年;战国《》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2.物理:“《》光学八条”反映当时物理学重大成就。3.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