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说明宁夏中卫市第五小学雍韶霞我执教的内容是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一、教材说明本节所学的内容是在学生本单元前几课时已经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学习了表面积的计算.掌握了体积的概念和常用的体积单位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并应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通过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可以使学生更好的以数学的眼光观察、了解周围世界,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同时也能为进一步学习其他立体图形打好基础。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新教材的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我预设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学生能在观察、操作、猜想、验证、交流等数学活动的过程,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能应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2、通过观察、实际操作、思考探究,学生能在生活中进一步积累认识立体图形的学习经验,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3、学生能进一步体验立体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感受立体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根据以上的教学目标,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教学重点:能应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并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二、教学方法说明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法:本节课力求使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自主探索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让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中参与探索、分析、说理、概括的全过程,实现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发展学生的能力,使课堂教学得到优化。实践法:让学生在观察感知各种实物的基础上动手操作,比一比、量一量、做一做,利用这些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一系列有序活动培养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逐步提高,教会学生学习。三、学法说明自主探究法:本节课力求使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自主探索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让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中参与操作、观察、猜想、严整、交流和归纳的全过程,实现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发展学生的能力,使学会发现,学会创新。小组合作讨论法:小组合作学习是我们一直倡导的一种学习方法。在小组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之间不仅能展示自己的想法、见解,还能通过合作交流,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互相纠正,使认识渐趋完善、深化。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精神和交往能力,形成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实践操作法:指导学生采用开展多次实践活动,启发学生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参加讨论、用耳辨析同学们的答案,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做”数学,在实践中学习新知,交流体会新知。四、教学过程说明教学中我安排了以下环节(一)比较中复习,引入课题1、教师拿两个不同的物体,在比较中理解体积的含义这两个物体谁比较大?我们比的是他们的什么?体积指的是什么?2、课件出示两个图形,在比较中理解数体积单位的方法。3、课件出示较大的物体,制造认知冲突,引出新课在现实生活中,计算比较大的物体体积,这种方法显然行不通,那有没有更好的方法,今天我们就一起探索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板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设计意图:通过简单的两个比较问题,即激活了学生已有对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知识和经验,又唤醒了学生主动探究体积公式的欲望。)(二)自主探究,推导公式。1、提出猜想,讨论方法。研究之前我想先问问大家,长方形的面积和谁有关?你认为计算长方体的体积,会跟什么条件有关系?猜猜看2、操作探究,构建新知(1)动手操作,讨论发现师:那么长方体的体积和它的长、宽、高到底有什么样的关系呢?今天我们就利用手中的学具,来探究这个数学奥秘,怎么样?(生答:好)课件出示小组合作要求。指一名学生读合作要求师:按照合作要求,小组长注意分工,开始研究吧。(教师提前让小组长分好工)学生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开始操作、计算、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