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梗阻临床诊疗指南【病因】1.肠管阻塞:如蛔虫团、粪块、异物等。2.肠壁病变:如炎症、肿瘤、先天畸形等。3.肠外病变:粘连束带压迫,腹外疝嵌顿,肿瘤压迫等。4.肠管变形:如肠扭转,肠套叠等。5.神经肌肉功能紊乱:如麻痹性肠梗阻(腹腔手术后,腹部创伤,弥漫性腹膜炎等病人发生),痉挛性肠梗阻(慢性铅中毒或肠道功能紊乱等病人)。血管闭塞:如肠系膜血管栓塞或血栓形成。6.原因不明的假性肠梗阻等。【诊断】一、症状:痛、吐、胀、闭是各类急性肠梗阻共同四大症状。1.腹痛:机械性肠梗阻多为阵发性绞痛,腹痛的同时,伴有高亢的肠鸣音。腹痛的间歇间期缩短,或剧烈的持续性腹痛,可能为绞窄性肠梗阻。麻痹性肠梗阻,多持续性胀痛。2.呕吐:高位梗阻,呕吐出现早且频,吐出物为食物,胃液,胆汁,胰液等。低位梗阻吐粪水。若为血性,常表示肠管有血循环障碍。3.腹胀:高位梗阻不明显或仅见到胃型,低位梗阻全腹膨胀,腹部隆起不均匀不对称,是肠扭转等闭袢性肠梗阻的特点。4.排气排便停止:梗阻发生后多数病人不再排气排便。绞窄性肠梗阻,可排出血性粘液样粪便。二、体征1.一般情况:(1)神志:一般神志是清醒的,病情危重时则出现精神萎靡,昏迷,甚至休克。(2)脱水,眼球凹陷,皮肤弹性减退,尿少甚至无尿。2.腹部检查(1)视诊腹胀,需多次定期测量腹围,机械性肠梗阻可见肠型和蠕动波。(2)触诊:单纯性肠梗阻,腹部可有压痛,但无反跳痛及肌紧张。绞窄性肠梗阻腹部可出现腹膜刺激征和固定的压痛。(3)叩诊:绞窄性肠梗阻腹腔有渗液,移动性浊音阳性。(4)听诊:机械性肠梗阻可闻及肠鸣音亢进,有气过水声或金属音若肠鸣音,突然减弱或消失说明肠坏死可能等。麻痹性肠梗阻,肠鸣音减弱或消失。3.仔细检查双侧腹股沟部有无肿物,注意是否腹外疝引起肠梗阻。4.直肠指诊应列为常规检查。三、辅助检查1.化验室检查:(1)血液浓缩时,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升高,有腹膜炎时,白细胞及中性分类均升高。(2)脱水时,尿量减少,比重升高,后期肾功能不全时,尿常规异常。(3)脱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时,红细胞压积,二氧化碳结合力或血气分析,KNaC、Ca等的测定及尿素氮,肌酐的变化都会异常。2.X线检查:肠梗阻发生4〜6小时后,X线检查即可见肠腔内有积气影,高位梗阻,可见“鱼骨刺”或“弹簧状”阴影,低位梗阻可见阶梯状的液平面,结肠胀气位于腹部周边。四、诊断依据1.是否为肠梗阻:根据痛、吐、胀、闭四大症状和腹部可见肠型及蠕动波,肠鸣音亢进,以及物理检查即可作出诊断。2.是机械性还是动力性肠梗阻。3.是单纯性还是绞窄性,极为重要,关系的治疗方法的选择和病人的预后,有下列表现的应该考虑绞窄性肠梗阻的可(1)腹痛发作急剧,初始即为持续性剧烈腹痛,或者在阵发性加重之间仍有持续性腹痛,有时出现腰背部疼痛。(2)病情发展迅速,早期出现休克,抗休克治疗后改善不明显。3)有腹膜炎的体征,体温上升,脉率增快、白细胞计数(4)腹胀不均匀,腹部有局部隆起或有压痛的肿块(孤立胀大的肠袢)。(5)呕吐出现早而频繁,呕吐物,胃肠减压抽出液,肛门排出物为血性。腹腔穿刺抽出血性液体。(6)腹部X线检查见孤立扩大的肠袢。(7)经积极的非手术治疗症状无明显改善。4.是高位还是低位梗阻。5.是完全性还是不完全性,是急性还是慢性。6.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梗阻。【治疗】一、基础治疗1•禁饮食胃肠减压,可用鼻胃管(levin管或Miller〜Abbott管减压。2.补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必要时输血。3.抗感染,选用有效抗生素。二、非手术治疗1.适应症:(1)粘连性肠梗阻(无血运障碍)(2)粪石性肠梗阻(3)蛔虫性肠梗阻(4)动力性肠梗阻(5)腹腔结核引起的肠梗阻(6)早期肠扭转。2.方法:(1)中药主攻:复方大承气汤或肠功能恢复汤,抽空胃液后经胃管注入,夹管2〜3小时,密切观察,给药后4小时未缓解者可再次给药。(2)中药灌肠:复方大承气汤,肠功能恢复汤200〜300ml从肛管缓慢注入或滴入作保留灌肠,肠梗阻腹胀明显者,尤其适用该疗法。4〜6h可重复使用。(3)针刺治疗、穴位封闭、肾囊封闭:10%葡萄糖溶液20ml,每侧封闭10ml,也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