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化的探索所谓“近代化”,指中国社会所谓“近代化”,指中国社会由由古代封建社会古代封建社会向向近代社会近代社会转转变的过程;即是变的过程;即是中国人民向西中国人民向西方资本主义学习方资本主义学习,寻求新的出,寻求新的出路的过程。路的过程。近代化的探索技术层面制度层面思想文化层面近代化探索的特点:鸦片战争以后,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萌发,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三个层次:由浅到深,由表及里,层层深入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材料一: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李鸿章材料四: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当时称为德先生和赛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材料二: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变者,天下之公理也——梁启超材料三: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了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政,故要社会革命。——孙中山学习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地主阶级(洋务派):地主阶级(洋务派):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利用西方技术维护清朝统治利用西方技术维护清朝统治))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维新派):戊戌变法戊戌变法((维新改革维新改革,,发展资本主义发展资本主义))资产阶级(革命派):资产阶级(革命派):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推翻清朝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国建立民主共和国))进步知识分子:进步知识分子: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民主、科学))中中国国近近代代化化探探索索的的代代表表时间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背景内忧(太平运动)外患(列强侵略)代表人物(地主阶级)中央:奕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目的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富国强兵,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口号前期:”自强”;后期:“求富”内容1创办军事工业(例子)2创办民用工业3培养人才,创办新式学堂4建立新式海陆军评价性质和影响失败的根本原因:没有触动封建制度序幕时间代表人物主要内容影响公车上书(1895年)揭开变法维新的序幕1898年6月到9月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性质、作用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发展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宣传变法思想戊戌变法的影响在社会上起了一定的思想启蒙作用,为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影响:性质: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成立时间:成立地点:创建者:性质:革命纲领:三民主义:同盟会机关刊物:《民报》地位:中国同盟会1905年日本东京孙中山(资产阶级革命派)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三民主义资产阶级革命派----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的成立辛亥革命的评价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在湖北武昌发动起义,取得胜利。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在南京成立,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封建帝制);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从这个角度来说,辛亥革命是成功的;辛亥革命的性质:失败的原因: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从这个角度来说,辛亥革命是失败的一场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主观是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根本原因);客观是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1.组建革命团体兴中会;2.策划反清起义;3.成立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4.以三民主义为领导革命的指导思想;5.领导了辛亥革命;6.推翻了清朝统治,废除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7.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代表人物主阵地旗帜内容地位评价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思想革命:1.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2.提倡民主与科学文学革命:3.提倡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