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教学目标的确定”解决策略一、散文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目标的基本来源是学习者的需要、当代社会生活的需要和学科的发展。尽管不同的教育价值观对这三个来源的关系存在不同认识,尽管除这三个来源外还可能有其他来源,但这三个方面是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基本来源,在这一点上,人们已取得共识。”(张华:《课程与教学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版,第182页.)1.学习者的需要什么是学习者的需要?即儿童人格发展的需要。儿童人格发展中的大多数需要是儿童本人能够主观地、清晰地意识到的,但也有些需要儿童一时不能意识到或不能清晰地意识到,需要教师或其他成人的帮助、引导才能上升为儿童的自觉需要。阅读散文可以丰富我们的人生阅历,充实我们的情感体验,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的道德情操。散文的学习可能是儿童人格发展中需要,但一时不能意识到的学习内容。怎样确定学习者的需要?确定学习者需要的过程就是学习者自由选择的过程。泰勒的做法是:第一,了解学生现状;第二,将现状与常模作比较,以确认差距和需要。根据他的做法,要确定散文教学目标,首先要了解学生阅读散文的现状;其次将阅读的现状与学生应该掌握的散文教学目标作比较,从而确认差距和本年级本班级学生的需要。学习者年龄阶段的差异性和个体间的差异性,决定散文教学目标的选择应该是多层次的和多样化的。2.当代社会生活的需要什么是当代社会生活的需要?它包括两个维度。从空间维度看,指儿童所在的社区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乃至整个人类的发展需求。从时间维度看,不仅指社会生活的当下现实需要,还包括变迁趋势和未来需要。怎样确定当代社会生活的需要?泰勒的做法是:首先把当代社会生活划分为各个方面,然后逐一搜集适合这些方面的资料以确定教学目标。根据他的做法,要确定散文教学的目标,首先需要学生从长辈那了解必须解决的、涉及散文阅读的有关问题。然后对这些问题进行收集和分析,得出成人在阅读散文时可能遇到的问题,从而确定目标。当代社会生活的不断变化和各民族的融合,决定散文教学目标的选择应该是前瞻化的和国际化的。3.学科知识的需要什么是学科知识?即学科的逻辑体系。散文也有散文的逻辑体系。如散文的内涵和分类,中外散文发展概观,中国散文发展的阶段,不同散文类型的散文特点等。怎样确定学科知识的需要?泰勒指出,在确定教学目标时,应将学科专家的建议作为重要来源。根据他的建议,要确定散文教学目标,就应该向散文专家了解散文的训练方法和内容。散文的知识性和审美性,决定散文教学目标的选择应该是工具化的和情感化的。二散文教学目标的表述1.散文教学目标表述的现状(1)笼统——具体笼统指教学目标的表述没有针对一篇散文的具体内容展开,它的语言表述既可以用在这篇散文,又可以用在其他文章。既可以作为一篇课文的教学目标,也可以作为阶段目标,甚至是课程目标。如八年级《阿长与<山海经>》,一位教师是这样表述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抓住人物特征刻画人物的方法。2、学习本文欲扬先抑的写法。3、体会文章中蕴含的思想感情。从表述中,我们不难看出,刻画人物的方法、欲扬先抑的写法既可以是这篇散文的教学目标,也可以是小说的教学目标。体会思想感情,更可以是语文的阶段目标,甚至是课程目标。(2模糊——明确模糊的语言是使表述模糊不清的重要因素,如使用“认识、领会、把握”等抽象笼统的动词,很难操作和检测,应避免使用这类动词。而“说出、指出、写出、找出、解释、复述、读准、默写、背诵、划分、使用”等行为动词,对学习结果能作出明确具体的规定,应该在教学目标的陈述中多加使用。如同样一篇文章——朱自清的《春》,有教师可能会这样表述教学目标:欣赏精彩、优美的语言。也可以这样表述教学目标:理解景物描写的美感。在诵读课文的基础上,找出描写优美的语句,至少有重叠词与修辞,陈述其美妙之处,其中应有叠韵美与修辞美。通过比较可以发现,第二种目标表述要更明确。(3)操作性差——能评价稍加注意就不难发现,不少教学目标根本无从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落实。许多教学目标的设计表面上写得很华美,但实际上,这些目标大都不能很好地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