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中医基础理论-经络VIP免费

中医基础理论-经络_第1页
1/52
中医基础理论-经络_第2页
2/52
中医基础理论-经络_第3页
3/52
第四章经络学说第一节经络的概念与经络系统的组成第二节十二经脉第三节奇经八脉第四节经络的生理功能第五节经络学说在中医学中的运用主要内容第一节经络的概念与经络系统的组成经络的概念经络系统的组成一、经络的概念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感应传导信息,调节功能平衡的通路系统。经与络的关系:经——有路径之意。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干,多纵行于躯体的深部,且有一定的循行路线。络——有联络、网络之意。络脉是经脉的分支,常循行于体表浅部,且循行无规律,纵横交错,网络、遍布于全身。通过经脉和络脉相互沟通联系,把人体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皮肉筋脉等联结成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二、经络系统的组成人体的经络系统主要由经脉系统和络脉系统两大部分组成。经络系统经脉系统络脉系统正经系统奇经系统十二经脉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阳跷脉、阴跷脉阳维脉、阴维脉十五别络、浮络、孙络正经系统十二经脉手三阴经手三阳经足三阴经足三阳经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肾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内属脏腑,外络肢节,是气血运行的主要通路。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从十二经脉别出的经脉,有加强表里联系作用。十二经脉之气结、聚、散、络于筋肉关节的体系。十二经脉的功能活动反映于体表的皮肤分区。十二经脉附属经脉系统经脉系统分为正经、奇经两类。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阳跷脉、阴跷脉阳维脉、阴维脉奇经系统具有统率、联络和调节十二经脉的作用。与十二经不同的是:分布不像十二经那样规则;与脏腑没有直接络属关系,相互之间也无表里关系。络脉系统十五别络浮络孙络从十二正经及任、督二脉各分出一支别络,加脾之大络而为十五别络。以加强表里两经在体表的联系作用。是循行于体表浅部,且浮而易见的络脉。是络脉中较细小的分支,是最细小的络脉。络脉系统络脉,是经脉的分支,有别络、浮络、孙络之分。第二节十二经脉命名走向与交接规律分布规律表里配合流注次序循行部位一、命名命名原则十二经脉中每一条经脉的命名,都是依据其循行分布于上肢或下肢、四肢内侧或外侧、所属脏腑的名称这三方面来命名的。上为手,下为足:凡循行于上肢者称为手经,循行于下肢者称为足经。内为阴,外为阳:凡循行于四肢内侧面的叫阴经;循行于四肢外侧面的叫阳经。位于内侧面的前中后依次为太阴、厥阴、少阴;四肢外侧前中后依次为阳明、少阳、太阳。脏为阴,腑为阳:属于脏的经脉叫阴经;属于腑的经脉叫阳经。•具体名称前——手太阴肺经内侧——手三阴经中——手厥阴心包经上肢——手后——手少阴心经前——手阳明大肠经外侧——手三阳经中——手少阳三焦经后——手太阳小肠经前——足太阴脾经内侧——足三阴经中——足厥阴肝经下肢——足后——足少阴肾经前——足阳明胃经外侧——足三阳经中——足少阳胆经后——足太阳膀胱经二、走向与交接规律(一)十二经脉的走向规律:手三阴经:从胸腔手指末端交手三阳经;手三阳经:从手指末端头面部交足三阳经;足三阳经:从头面足趾末端交足三阴经;足三阴经:从足趾腹腔、胸腔交手三阴经。《灵枢·逆顺肥瘦》说:“手之三阴,从脏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手头胸腹足足三阴手三阴手三阳足三阳十二经脉走向交接规律示意图(二)十二经脉的交接规律食指末端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无名指端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小指端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大趾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足大趾后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足小趾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三阴经足三阳经手三阳经足三阴经1、相为表里的手经交接于手,相为表里的足经交接于足;鼻翼旁(迎香)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目内眦(睛明)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目外眦(瞳子)髎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手三阳经足三阳经2、同名手足阳经交接于头(“头为诸阳之会”)心中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胸中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肺中足厥阴肝经手太阴肺经足三阴经手三阴经3、...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中医基础理论-经络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