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家傲秋思》说课稿海林林业局第一中学李娜尊敬的各位评委、亲爱的同行们:大家好,我叫李娜,来自于海林林业局第一中学,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渔家傲秋思》。我将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对本课进行说明:依据课标说教材、立足创新说教法、突出主体说学法、以人为本说程序。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及作用《渔家傲秋思》选自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二十五课《词五首》,本课计划用一课时来完成。综观全词,词的意境开阔苍凉,形象生动鲜明,反映出作者耳闻目睹、亲身经历的场景和戍边将士们内心的真实情感,读起来真切感人。它通过对边塞秋季肃杀景物的描写,表达了戍边将士塞外生活的艰辛和忧国思乡、壮志难酬的情怀。整首词所传达的意境美可以提升学生的欣赏水平,作者豁达的心境和忧国忧民的爱国热情,可以激发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和热爱祖国的情怀。(二)教学目标在初中阶段对诗词的学习要求大都是以“了解体会诗词的情志与意趣并能背诵”为主。根据这个学习要求,再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我想达到的教学目标是:1、知识目标:了解作家作品等文学常识,背诵这首词。2、能力目标:通过反复吟咏,理解诗词的主要内容,体会诗词的意境和哲理。利用想象、联想等方式培养学生赏析诗词的能力。3、情感目标:走近词人的内心世界,体会他们当时的思想感情,激发爱国情思,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奋斗精神。(三)教学重难点结合本课是古诗词这一特点,我将教学重难点确定为:教学重点:1、理解词作内容和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2、有感情地吟诵词作并默写。教学难点:1、利用想象、联想等方式培养学生赏析诗词的能力,并能让学生学以致用。2、抓住重点词句感受词作意境,品味词作内涵。二、说教法: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教育不是一种告知和被告知的事情,而是一个学生主动性建设的过程。“教”是为学服务的,教师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收到好的学习效果。根据教学内容的特征和学生的能力水平,我准备采用以下几种主要的教法:1、创设情境法2、诵读探究法3、抓住重点词句品读感悟法4、迁移法因在教学过程中会涉及到教学方法,这里不展开说明。三、说学法1在学法上,我贯彻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的指导思想,放手让学生去感悟教材,主要的学习方法有:1、读悟法:通过多读,领悟词的内涵意趣。2、讨论法:通过分组讨论的形式,学生互相启发,互相帮助,共同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四说教学过程: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请您毫不犹豫的在每一堂课挤出时间,让学生掌握新教材吧!那样,将会得到百倍的补偿。”为了让教法和学法得到充分运用,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进行:激情导入,诱发兴趣朗读诗词,整体感知研读赏析,品味诗词知识迁移,拓展延伸课堂总结,布置作业(一)激情导入,诱发兴趣: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设计的导语是:古往今来,写秋之作不胜枚举。在刘禹锡眼里,秋就是“我言秋日胜春朝”的乐观坚强;在伟人毛泽东眼里,秋就是“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的慷慨激昂:在马致远眼里,秋却是“断肠人在天涯”的肝肠寸断。那在戍边将士眼里,秋又是-幅怎样的图景,又承载了-份怎样的情感呢?今天,我们就共同走进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设计意图:这样能够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学生们带着悬念自然地进入到新课。(二)朗读诗词,整体感知:在这一环节中,我主要通过朗读竟赛的形式,让学生熟悉词作内容,初步形成对词作的感性认知,步骤如下:1、学生自由朗读:学生通过大声自读的方式,对诗词形成初步印象。2、选2-3名学生个别朗读,进行比赛,其他学生点评,以提高学生们的朗读热情:学生在点评的过程中,可能会谈到重音、语速、停顿等问题,或许也会涉及到词的内容和风格,老师要适当点拔、引导。3、教师范读:在老师范读之后,也可以让学生对教师的朗读进行自由点评,形成和谐的教学气氛。4、学生齐读:在朗读的过程中,我会配上适当的音乐,使学生们在朗读的过程中更加的入情入境。(三)研读赏析,品味诗词在《渔家傲秋思》中,作者上阕写景,下阕抒情。大多数古诗词篇目的教学过程都是由景入情,从上阕到下阕。但在这一篇中我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