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法玻璃生产的工艺流程浮法玻璃生产的工艺流程基本要求:掌握浮法玻璃生产工艺流程,玻璃原料的组成,玻璃熔窑的基本原理。了解原料的加工设备,玻璃的退火等。重点:浮法玻璃生产工艺流程。难点:澄清过程中气体与玻璃液的相互作用以及玻璃液的均化。玻璃的成型5原料与配合料的制备2原料的加工3玻璃熔融45主要内容玻璃的退火6玻璃概述1一、玻璃概述1.玻璃定义熔融物冷却、硬化而得到的非晶态固体。2.基本特征结构:短程有序,长程无序。通性:各向同性,介稳性,无固定熔点,固态和熔融态间性质变化的连续性和可逆性3.分类按组成:单质玻璃,有机玻璃,无机玻璃按用途:建筑玻璃,日用轻工玻璃,仪器玻璃,光学玻璃,电真空玻璃等浮法玻璃生产的成型过程是在通入保护气体的锡槽中完成的。熔融玻璃从池窑中连续流入并漂浮在相对密度大的锡液表面,在重力和表面张力作用下,玻璃液在锡液面上铺开,摊平,形成上下表面平整,硬化、冷却后被引上过渡辊台。辊台的辊子转动,把玻璃带拉出锡槽进入退火窑,经退火、切裁,得到平板玻璃产品。浮法玻璃优点:平整度好,没有波纹,用于制镜、汽车玻璃;选用的原料好,产品纯净、洁白,透明度好;结构紧密,手感平滑,好切割,不宜破损。4.浮法生产工艺原料预处理配料熔化成型5.浮法生产工艺流程二、原料与配合料的制备主要原料:引入玻璃各种组成氧化物的原料,决定了玻璃的物理及化学性质1.玻璃原料辅助原料:为使玻璃获得某些必要性质和加速熔制过程的原料,如澄清剂、助熔剂、着色剂、脱色剂、乳浊剂等玻璃的主要成分:SiO2、Na2O、CaO、Al2O3、MgO浮法平板玻璃成分:SiO2(72~72.2%)、Na2O(13.4~14.6%)、CaO(8.2~8.9%)、Al2O3(1.3~1.5%)、MgO(2.9~4.0%)(1)引入SiO2的原料(2)引入Al2O3的原料(3)引入Na2O的原料纯碱(Na2CO3)和芒硝(Na2SO4)(4)引入CaO的原料石灰石、方解石,要求CaO≥50%,Fe2O3<0.15%(5)引入MgO的原料白云石,要求MgO≥20%,CaO≤32%,Fe2O3<0.15%(6)澄清剂在玻璃熔制过程中能分解产生气体,或能降低玻璃粘度,促使玻璃液中气泡排除的物质,如氧化砷、氧化锑、硫酸盐、氟化物,用的最多的是硫酸钠(7)着色剂离子着色剂,如锰、钴、铬、镍、钒、铁等的化合物;硫、硒及其化合物类分子着色剂;胶体着色剂(8)乳浊剂在玻璃中溶解度不大,随着温度下降,重新析出使玻璃产生乳浊现象的物质,主要有氟化物,磷酸盐等2.配合料的制备配合料制备的质量控制:(1)原料成分的控制:减小成分波动范围;(2)原料的水分控制:易潮解的原料应在库中存放,对水分波动大的硅砂进行干燥,对各种原料应定期检测水分含量;(3)原料的粒度控制:采用筛分法控制粒度上限;(4)称量精度的控制:大料用大秤,小料用小秤;(5)混合均匀度的控制:选择合适的混合机,合理的进料顺序(先加难熔的硅砂和砂岩,并同时加水混合,再加纯碱,最后加白云石、石灰石、萤石及已预混合的芒硝和炭粉);(6)分料(分层)的控制;(7)粉料的飞料、沾料、剩料、漏料的控制。三、玻璃的熔制熔制过程:合格配合料经高温加热形成均匀的、无缺陷的并符合成型要求的玻璃液的过程。配合料在高温加热过程中的变化:物理过程化学过程物理化学过程1.配合料加热1.固相反应1.共熔体生成2.配合料脱水2.各种盐类分解2.固态溶解、液态互溶3.各组分熔化3.水化物分解3.玻璃液、炉气、气泡间相互作用4.晶体转化4.结晶水分解4.玻璃液与耐火材料间作用5.个别组分挥发5.硅酸盐形成与相互作用玻璃熔制分为五个阶段:a.硅酸盐形成阶段b.玻璃形成阶段c.玻璃液澄清阶段d.玻璃液均化阶段e.玻璃液冷却阶段1.硅酸盐的形成对普通钠钙硅玻璃,在800~900℃结束根据加热反应,此阶段分为:a.多晶转化:如Na2SO4斜方晶型单斜晶型b.盐类分解:如CaCO3的分解c.生成低共熔混合物:如Na2SO4-Na2CO3d.形成复盐:如MgCO3+CaCO3MgCa(CO3)2e.生成硅酸盐:如CaO+SiO2CaSiO3f.排除结晶水和吸附水:如Na2SO4·10H2ONa2SO4+10H2O2.玻璃液的形成在1200~1250℃范围内完成玻璃形成过程在此过程中,硅酸盐和剩余的SiO2开始熔融,相互溶解、扩散,形成透明体,配合物颗粒消失,但玻璃中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