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房子》导读教案教学目标:1.对《草房子》作者曹文轩作初步的了解,推荐曹文轩的其他作品。知道《草房子》的艺术价值和文学地位。2.激发学生对《草房子》的阅读兴趣,指导大家用浏览、速读的方法来读书的内容提要、主要人物和作者简介。用跳读的方法欣赏精彩的部分。3.指导学生精读《草房子》中自己喜欢的一个段落,感受一位名叫桑桑的男孩刻骨铭心、终生难忘的六年小学生活。4.品味《草房子》的艺术感染力和独特的构思。教学准备:人手一本《草房子》教学过程:媒体出示曹文轩(附作者像)1954年1月生于江苏盐城农村。1974年入北京大学中文系读书,后留校任教。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委员,北京大学教授、现当代文学博士生导师。第一板块——闪亮在《草房子》上的光环(一)获奖档案获第四届国家图书奖(1999)。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1999)电影《草房子》获第十九届金鸡奖最佳编辑奖、一九九八年度中国电影华表奖、第八届金鸡百花奖、最佳剧本奖(二)专家评论1、高洪波(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创联部主任):这部作品富有幽默感,我用一句话概括这部作品:水乡风情画,拳拳少儿心。2、崔道怡(《人民文学》副主编):《草房子》就是当代中国之《爱的教育》。樊发稼(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读《草房子》真正是一种享受,是一种文学的享受、艺术的享受,是一种真、善、美的享受。3、《人民文学》副主编肖复兴说“《草房子》是一首诗”第二板块——掀开《草房子》的面纱(一)内容提要教师叙述:《草房子》描写了一位名叫桑桑的男孩刻骨铭心、终生难忘的六年小学生活。六年中,他亲眼目睹或直接参与了一连串看似寻常但又催人泪下、撼动人心的故事;少男少女之间毫无瑕疵的纯情、不幸少年与厄运拼搏的悲怆与优雅、残疾男孩对人格尊严的执著坚守,桑桑与桑乔、与杜小康的父子情、同学谊,秦大奶奶对土地的深深眷恋……这一切,既清楚又朦胧地展现在少年桑桑的世界里。这六年是他接受人生启蒙教育的六年。桑桑所生活的油麻地是美的,美得精致、纯粹。小说以真挚的情怀打动着每一位读者,艺术上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和古典之美。被誉为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爱的教育》。(二)主要人物幻灯出示:《草房子》里的主要人物桑桑——贯穿全书的主人公,油麻地小学校长桑乔的儿子。是个很活跃顽皮而有幽默感的孩子,常常异想天开,敏感而富有同情心。陆鹤——因为头秃而被称作“秃鹤”,因为头秃而遭不晓世事的同伴们的“歧视”出,但他非常要强,渴望自尊和得到别人的尊重;纸月——只有母亲没有父亲的孩子,心思细腻,懂诗词。秦大奶奶——因为政府征用了她的住所,与油麻地小学乃至当地政府作着旷日持久的抗争,最终心甘情愿地作为一分子融入了油麻地小学,并最终在救南瓜的过程中在艾地里永生。桑乔、蒋一轮、杜小康……第三板块——细数《草房子》的魅力(一)独特的结构生动的形象《草房子》的结构很特别,它不象别的小说一样,没有完整一贯的故事,而是以桑桑这个善良敏感的孩子眼光,讲述了六十年代初南方水乡油麻地小学及其周围人们丰富多彩的人生。小说突出描写人物,全书九章,记录了十几位相对独立人物的光彩片断,连缀编织成了一整幅奇丽迷人的艺术天地,栩栩如生地描绘了各类人物,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性格各异的人物形象。(二)优美的语言,耐品的细节富有美感的语言巧用比喻1、秦大奶奶随意在小学院子里放家禽,“两只鹅在办公室门口吃青草,吃到高兴处,不时地引吭高歌,仿佛一艘巨轮在大江上拉响的汽笛。”肖像描写2、秃鹤的秃是很地道的。他用长长的好看的脖子,支起那么一颗光溜溜的脑袋这颗脑袋绝无一丝癍痕,光滑得竟然那么均匀。阳光下这颗脑袋像打了蜡一般亮,让他的同学想起夜里他也会亮的。由于秃成这样,孩子们就会常常出神地去看,并会在心里产生出要用手指头蘸一点唾沫轻轻摩挲它一下的欲望。景物描写3、在这些草房子的前后或在这些草房子之间,总有一些安排,或一丛两丛竹子或三株两株蔷薇,或一片花开得五颜六色的美人蕉,或干脆就是一小片夹杂着小花的草丛。这些安排,没有一丝刻意的痕迹,仿佛是这个校园里原本就有的,原本就是这个样子。”“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