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计数问题主要内容:一.分数的计算不重不漏二.数字谜第一节分数的计算不重不漏计数问题内容丰富,十分有趣,是竟赛的重要内容之一。解答类题针对各种情况进行分类讨论。特别注意的是在分类时要按一定标准、一定顺序、或一定规律计算,这样才能保证不重不漏。问题3.1.1在三位数中,数字和是5的倍数的数共有多少个?分析一:最大的三位数是999,所以三位数的数字和最大可能为9×3=27,因此数字和为5的倍数时,数字和只能有5、10、15、20、25这5种情况。由于情况复杂,故分六种情况分别讨论。1、3个数字都相同,只有1个数:5552、3个数字中有2个相同,且这3个数字都不为0。如9+9+7,9+9+2等。共有3×16=48个。3、3个数字都不相同,且都不为0。如9+8+39+7+4等。共有6×16=96个4、3个数字中有2个为0,只有1个数:5005、3个数字中有2个数字不同,且另外1个数字为0。如9+6+0,8+7+0等。共有4×8=326、3个数字中有2个相同,另外一个为0,只有2个:505、550共有1+48+96+1+32+2=180个数分析二:三位从100到999中共有900个,每10个数为一组,每组中必有且只有2个数的数字和是5的倍数,如100—109中有104、109,670~679中有672、677等等,因此数字和为5的倍数的数共有900÷10×2=180(个)问题3.1.2(1)若1米远栽一棵树,问1037米远栽多少棵树?(2)有一个正方形池塘,每边长1037米,若一米远栽一棵树,问池塘周围共栽多少棵树?“退”是一种思维技巧,就是当我们要数的对象数目较大而难数时,我们先退下来考虑数目较小的几种简单情况,从这些情况中寻找方法、摸索规律,就解决了原来的问题问题3.1.3在图7-3中的两条线段上各含多少条线段?解法1:我们把中间不含点的线段叫单线段。由1条单线段构成的线段有AC、CD、DB3条;由2条单线段构成的线段有AD、CB2条;由3条单线段构成的线段有AB1条.共3+2+1条.解法2:以A为左端点的线段有AC、AD、AB3条;以C为左端点的线段有CD、CB2条;以D为左端点的线段有DB1条.也是共3+2+1条.问题3.1.4在图7-4中的两条线段上各含多少条线段?分析:若像问题3.1.3那样分类计算.但是由于数字较大处理起来就不那么方便了.可换一种方法,用前面介绍的“退”的思想.先考虑只有3点的线段:共有线段2+1=3条。后考虑有4点的线段,共有线段3+2+1条。再考虑有5点的线段,共有线段4+3+2+1条。规律1:线段的条数是从1起的连续自然数的和,其最大的加数是“点数减1”.故线段(1)中100个点的线段总数是99+98+…+1;而线段(2)中n个点,故线段共有(n-1)+(n-2)+…+2+1条.问题3.1.5在图7-5的两个图形中各含多少条线段?分析:(1)中共12条长线段.每条线段上都有6个点.由规律2的结论每条长线段上含15条线段,故本图中共有12×15=180条线段分析:(2)中共有10条长线段,无法统一计算每条上含线段的条数.因此,我们把具有相同点数的长线段放在一起,先按各线段上的点数为标准将这些长线段进行分类,然后再各类分别计算.(故此图中共含51条线段.)问题3.1.6一根绳子长40米,把它对折,剪断;再对折,剪断;第三次对折,剪断,这时绳子平均分成了几段.每段长多少米?答:第三次对折时均分成了8段,每段长5米.注意:本题属“对分问题”,解这类题也有规律可循.事实上:第一次对分成了2等分;第二次对分成了2×2等分;………问题3.1.7数一数在图8-1所示的图形中有多少个不同的三角形?分析:现在需要计数的是三角形,而我们最会计算的是线段,于是想到把三角形与线段对应.我们把三角形与它的底边对应(见图8-2):把两堆事物能不多不少地一一配对(对应),那么这两堆事物个数一样多,我们把这叫对应原理.问题3.1.8图8-3的两个图形中各含有多少个三角形?分析:由于这两个图中所有的三角形都共一个顶点,我们把每个三角形都与它们的底边(线段)对应.那么由对应原理,要计算图中三角形的个数就只需要计算线段AB和A′B′上含线段的条数就行了.由于AB上有102个点,A′B′上有n个点,由上节的结论易知图(1)、(2)中所含的三角形个数分别为:问题3.1.9图8-4的两个图形中各含有多少个三角形?分析:若用上面的规律求解.但图(1)比较复杂,显然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