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入园不适应症的认识与对策一、幼儿入园不适应的含义幼儿入园的不适应主要是由于环境和人际的陌生导致基本需要的暂时性缺失造成的。幼儿从出生伊始其主要生活环境就是家庭,由于父母的关怀与呵护,孩子从内心会得到一种安全感。当他第一次离开家,从自我中心的生活环境进入幼儿园过集体生活,面临一种新环境时,这种安全感会被打破,心理上会产生种种不适应,受他们的年龄、心理发展水平及生活经验的局限,有些孩子会出现初入园时的分离焦虑和入园后师生关系、同伴关系适应困难。二、入园不适应的行为表现1、情感不适应。依赖性强,感情上不满足,有不安全感,离不开父母,情绪不稳定,在行为上表现则是哭闹或情绪异常。2、生活不适应。原来会做的,入园后不会做(不会吃饭、不会入厕、不睡觉);作息时间与家里不同,表现为规则意识不足。3、人际交往不适应。不会与老师、小朋友交流,不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愿望与需求。这种状况要持续一段时间,有的幼儿需要几天,有的幼儿需要一周或更长时间来适应。4、整天哭这常表现在入园后1~2天,幼儿看到的是陌生的老师和小朋友,而且不论他怎么寻找、呼唤,亲人也不出现。这时他会感到恐惧,整天哭。5、一阵一阵地哭这表现在入园后2~3天,这时幼儿基本上接纳了老师和小朋友,对环境也不再陌生、紧张,只是在外界干扰,如:听到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回家等带有刺激的词,勾起他想家的情绪时哭一阵,不愿意午睡时哭一阵。6、.偶尔哭处于这一阶段的幼儿能参与游戏、吃饭、喝水、睡觉等基本活动。但听到或看到别的幼儿哭时,也会跟着哭几声。7、早晚接送时哭多数幼儿经过前面几个阶段,情绪基本稳定了,只是早来园、晚离园时会哭。8、恐惧、紧张、缄默这类幼儿通常表现为一言不发,做任何事情总是小心翼翼,生怕出了什么差错。9、恋物这类幼儿通常会从家中带一件喜欢的物品,一直拿着不愿意放手,如果老师要求他放下,他会用哭闹来反抗。10、喂食困难、拒食这类幼儿常常表现特别激动,并拒绝吃任何东西。当老师把食物靠近他们时,他们常用吃过了,或回家吃等理由逃避,如果老师态度坚决,他们便会以哭泣、跳脚等来表示他们的不满,以及他们极度想回家的心情。11、食欲下降这类幼儿常表现为在家吃得很多,但到了幼儿园就会吃的很少,没胃口吃,晚上一回家就会吃很多的东西。12、入睡困难有些幼儿在家每天都有午睡习惯,但在幼儿园每天入睡都很困难。13、惊醒、说梦话这类幼儿通常愿意入睡,但经常会大声地说如:“我不要上幼儿园”“妈妈什么时候来接?”等,有时还会被自己惊醒。14、遗尿有不少幼儿上幼儿园以后,午睡时经常尿床,有的甚至在游戏、活动时尿在身上。三、幼儿入园不适应的原因(一)依恋情感。孩子从出生起就与父母生活在一起,在生活中幼儿与父母建立了牢固的依恋关系,依恋关系的建立意味着孩子一旦要离开抚养者就会产生焦虑甚至是恐惧的心理。幼儿入园则要离开父母和家庭,离开了依恋的对象和熟悉环境,幼儿会觉得没有了安全感,而与教师建立新的依恋关系还需要时间,这时幼儿会陷入分离焦虑之中。(二)生活的转变。幼儿在家中周围所接触的人是熟悉的,环境也是熟悉的。而入园学习是儿童生活中的一个重大的转折。他开始参加集体生活,并进行有规律的学习和生活。儿童入园之后存在着许多的变化,如生活方式,幼儿未入园前基本上还是单独地活动,入幼儿园就要开始三五成群,要接受老师的指导和帮助儿童入园后开始成为集体中的一员,他和集体的关系是以一定原则和规范确定下来的。他们有了新的义务和权利,在集体中处于一定的地位。园内有一定的规矩,在一定的集体关系中生活,与在家的生活相差很大。幼儿在家通常是宽松随意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既没有内容的规定也没有时间的限制。因此幼儿入园前形成的这些特殊的生活习惯,在园内这些习惯失去了实现的可能。幼儿神经系统固着的动力定型被限制、被中止,导致幼儿不适应,对幼儿来说行为举止受到约束,他们感到不自在,因此常常出现哭闹现象。(三)身心发育不成熟。孩子的生理、心理发育尚不成熟。孩子的哭闹往往是心理和生理上需要的一种自我调节方法。幼儿爱哭和感...